第9章 乡下二
李爱国算了算,大概能种个七亩地左右,差不多够了,剩下的三亩地还要种水果蔬菜。
种子仓库没有蔬菜种子,都是自家自留地种一点,只能慢慢凑。
最后算了算给了二十五块钱,还有一些布票油票,这还是看在杨长文的面子上。
到了晚上,杨家村的人们下工了,吃完了饭,支书杨长友就把李爱国来采购的事说了一遍。
大家却没太大反应,一是家穷,没什么东西可卖,二是就算有,不还有供销点吗。
供销点是供销社在下面的大村开设的,负责周围几个村的收购,他们也是有指标的,每月必须收购一定数量,比如鸡蛋,李爱国来了,相当于呛行。
“李同志,能问下价格吗?”人群里有妇女问道。
“乡亲们,我呢给的价格肯定不会让你们吃亏,我舅就是这里库管员,我能坑他吗?下面我念一下收购价格。”
“鸡蛋,五分一个,鸭蛋六分一个,鹅蛋八分一个,老母鸡一块八一只,鲜肉一块一斤,腊肉一块一钱一斤,熏肉一块一斤,蘑菇两毛一斤...”
“啥?鸡蛋五分钱一个?供销点才三分。”下边的大姑娘小媳妇顿时骚乱了起来。
“这长文家外甥实在,估计是没赚咱们钱啊!”几个嘬着大烟袋的老大爷点头道。
前面肉蛋李爱国没挣钱,轧钢厂收购就这价,后面的蘑菇腊肉什么的,能挣点儿,主要把名气打出去,让他顶过这一阵就行。
等自己空间里能自产自销了,直接卖给轧钢厂,多少钱还不是自己说了算。
“还有,我还收购蔬菜种子,苗也要,水果树苗,种子,比如说枣树苗,栗子树苗,柿子树种子等等,不能太大啊,太大带不走。”
他还真怕有人抛棵大树过来,太扎眼了。
一听他连树苗也要,村里的孩子高兴了。
“桃树苗收吗?我家种了不少呢。”
“收,一颗我给一毛钱。”
“轰!”一群孩子跑走了,都回家挖小树苗去了。
剩下的大人也迫不及待的回家拿东西,这轧钢厂来的小伙子给的价格那么高,错过这村,可就没这店了。
“爱国,你这价格也太吃亏了,这能行?”杨长文皱着眉点了两盏油灯。
小年轻心里没数,照顾乡亲们也不是这么个照顾法。
“是啊,爱国,确实是给高了,这样,等会儿大家伙过来了,我给大家解释解释,你重新给个价。”杨长友有些不好意思道。
“不用不用,我心里有数,只是少赚,不是不赚。”李爱国连忙解释。
两人又劝了几句,发现没用,也只好随他。
旁边的几位老人都向李爱国挑大拇指,直夸李爱国是个好同志,重感情仁义云云。
原本李爱国也没想订那么高的价格,可刚才见到杨家村村民,心一下就软了。
这些人一个个穿的破破烂烂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一件衣服穿十年的大有人在,上面打满了补丁,有的孩子连裤子都没有,大冷天穿着草鞋就来吃饭了。
整个杨家村找不到一个胖子,大家都是黑瘦黑瘦的,那叫一个心酸啊。
杨长友多拿了几个油灯,把大食堂照的通明,一边的杨长文拿着秤杆子,李爱国坐在桌子上拿着笔记账。
陆陆续续有人来送鸡蛋,熏肉什么的,还有小孩挖了不少树苗过来。
李爱国都是当场给钱给票,农村兑换的最多的就是油票布票棉花票这类,李爱国没经验准备不足,好多人都没换到,只能换成钱。
差不多忙活了有俩小时,基本没人再来了,李爱国才收摊点数。
杨家村,六十多户人家,人口三百人左右,总共收鸡蛋还没二十斤,也跟不让多养有关。
还有鸭蛋鹅蛋数量更少,五斤不到,其余还收了几只鸡鸭鹅,腊肉熏肉,板栗,蘑菇,野兔等山货,总共出了八十多块钱,估计已经是杨家村所有的存货了。
家常的大白菜,萝卜,豆角,丝瓜,辣椒,南瓜等种子也收了十几样,
果树苗,加上种子大概十多种,其中桃树杏树栗子树最多,五十多颗苗,加上种子,能种两亩地了。
李爱国打算种稀一些,树底下可以种蔬菜,种草药,争取不浪费一丝空间。
要知道有些药材,一直到改开以后价格依旧坚挺。
忙到半夜,总算弄完了,晚上在杨长文家将就了一晚,这一天是真累,躺下就着。
第二天起了个大早,李爱国伸伸懒腰,还是年轻好,恢复能力强。
“爱国哥,吃饭了。”是个豆芽菜十三四的小姑娘在喊他。
应该是舅舅家大闺女杨兰,长的跟其他孩子一样也是黑瘦黑瘦的,昨晚回来的晚,没见到。
“谢谢妹妹!”
吃完了饭,在杨长文夫妇的不舍中,装上货物就出发了。
车篓能装的东西有限,大点的树苗都给留在杨长文家了,下次再来取,二蛋还向他保证一定照顾好这些树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