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耀华跟李明山等人,只能相视苦笑。
他们没想到,本来是来听谢凯汇报乌克兰之行的,因为各种转移话题,最终闹到国内部队跟蓝军部队的对抗演习上来了。
其实想想,倒也能理解。
国内最先进的装备,都是优先装备给蓝军部队的。
甚至,很多装备,以为成本问题,仅仅只有蓝军装备了少量,用于作战实验。
国内大多数部队别说接触,甚至听说都没有。
而郑宇成等人则是看着司徒雷。
这样大规模的一场演习,可没有这么容易就被轻易决定的。
谢凯现在胆子越来越大,敢将司徒雷的军了。
“你说了没用,得唐鑫跟何超几名同志确认。”司徒雷倒是不在意谢凯将自己的军。
如果真的这样,只能说明,国内部队建设,跟国际上差距太大。
蓝军旅,从最开始一个团的规模扩编到一个旅,就是各位军方的高级将领们想要看看国内部队跟国外先进的差距。
海湾战争,几乎颠覆了国内所有还沉浸在建设苏联那种钢铁洪流的幻想中的将军们惊愕不已。
他们从来没想过,战争可以这样打。
开战前面几十天,双方的部队几乎都没有见面,伊拉克军队已经被摧毁了很大一部分的作战能力。
一直以来,战争,都是陆军的主场。
谁能想到,空军跟远程导弹部队有一天会成为战争主力,陆军所需要做的,仅仅只是清扫战场
谁又能对这样的情况甘心
国内部队,别说机械化,连摩托化都没有完成呢。
然后发现,机械化的部队,已经无法获得胜利了,谁能甘心呢
说好的炮兵为王,陆军为王呢
“首长,我们无法保证,仅仅只是靠理论分析,没有任何用。战场上瞬息万变,稍微一个疏忽,就可能导致一场战役的失败”
面对司徒雷的跟其他军方大佬的询问,匆忙赶过来,穿着笔挺校官服的唐鑫,很认真地回答。
回答时候,眼角余光则是盯着谢凯,看谢凯的眼神中,满是威胁。
她估计谢凯又给蓝军旅上眼药了。
要不然,司徒雷不会把她找来问蓝军旅面对三个师防守的红军部队,有多大胜算。
谢凯坐得笔直,目不斜视,根本不理会唐三金那威胁的眼神。
不过,心中也在震惊。
很长一段时间不见,唐三金身上的女人味一如既往的没有,脸蛋甚至都能跟李逵比,倒是英气逼人。
何超跟杨斌两人,同样是一脸疑惑地看着谢凯。
三个人的肩膀上,都只是挂着上校军衔。
何超跟杨斌两人,原本就是正团级,现在依然挂着上校军衔,倒是显得老了。
唐三金学历高,留学海外归来,哪怕只比谢凯大十岁,扛着上校军衔,也依然很年轻。
这些倒不是谢凯关注的问题。
而是三人肩膀的两毛三,让谢凯感觉到,部队首长对蓝军的期待,好像没有那么强。
“不是没有那么强的期待,而是部队首长担心按照蓝军的模式,整个部队都会破产的。从建立到现在,装备的花费不算,仅仅是那一套卫星通讯系统,都花多少钱了而到现在,卫星尚未上天。部队首长不少人认为我们是借着蓝军来获得经费”岳林面对谢凯的询问,叹了口气。
他是军方的人,自然知道内情。
可这种事情,他也不好多说。
毕竟,他也是404管理委员会的核心人物。
部队跟基地的利益,完全可以达到平衡。
关键在于,要达到这个平衡,就需要军方付出非常多的资金,而军方恰好又是最为缺乏经费。
“你这次搞的好东西不少,对于我们基地的技术研发来说,有着莫大好处,可数量上都太少了”郑宇成也难得地开了口。
基地的事情,他们早就已经不再插手了。
这些不同。
谢凯的乌克兰之行,可以说给数年前就开始制定的苏联遗产计划划上了圆满句号。
后续还能搞到的,那也不影响这次计划的圆满。
“数量确实不多。搞再多,都没用。只要能给我们研究借鉴,就没有问题。再说了,搞多了,又有什么用,总不能发展到以后,我们国内装备也是乱七八糟的。目前蓝军一个旅,对后勤系统要求有多高,大家又不是不知道。”
谢凯表明,不是他们搞不到更多数量的这些装备。
实在没有太大的必要。
国内武器装备,本来就已经五花八门。
各种装备,技术有来源于英国的、法国的、美国的,更有大量苏联的,当然,更多的则是中国自己的。
武器装备的标准太多,就会对部队后勤造成严重压力。
“就因为蓝军对后勤要求太高,一年消耗的弹药,比三个甲种师还多。一开始他们觉得没什么,时间长了,消耗太高,又没有产生太大的作用要知道,各大军区,都在开始搞战术合成训练的实验”岳林的话,让谢凯有些惊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