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6章 北上攻势-平型关之战1
平型关,处于繁峙县城东北65公里处的平型岭上,古称瓶形寨,以周围地形如瓶而得名,明、清时改称平型岭关,民国前后改称平型关。
在地理上看,平型关北有恒山如屏高峙,南有五台山巍然耸立,海拔都在1500米以上,两山之间有一条不甚宽的地堑式低地,平型关所在的平型岭就是这条带状低地中隆起的部分。
由于恒山和五台都是断块山,高耸陡峻,悬崖林立,成了晋北地区的巨大交通障壁,因此这条带状低地便成为河北平原北部与山西相通的最便捷孔道。
一条东西方向的古道穿平型关而过,东连河北紫荆关,西接山西雁门关,彼此相连,成为内外长城的连接通道。
平型关,中间那条公路是新修建的,左边那条土路才是古道
正是凭借着这样特殊而险峻的地形地利,平型关成为了北京西面的重要藩屏,是历代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1937年9月13日,沿平绥路西进的鬼子占领大同后,分兵两路向雁门关、平型关一线进攻,企图进逼太原。国民政府军、晋绥军、八路军团结一心,协力抗战,十多万中国部队围绕平型关开展了阻击,进而爆发了平型关战役。
其中,9月25日,八路军115师在距离平型关约5公里处,灵丘县西乔沟一带设伏,一举歼灭日军精锐第5师团1000余人,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取得了八路军出师抗日的第一个大胜仗,有力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日救国的信心和勇气。
可惜,因为敌强我弱,鬼子炮火猛烈,又有飞机助战,守卫关隘的中国部队伤亡惨重,平型关最终还是失守了。
不过,仅仅5年后,华北战场形势已然发生了巨大变化。
八路军部队猛然崛起,抗日烽火燃遍华北,而独立支队更是成为了华北军的梦魇,屡次重创鬼子部队,整个华北敌强我弱态势已然逐步翻转,驻守山西的鬼子部队已经被逐步被挤压到山西外围边缘地带。
在这种形势下,精通中国地理历史人文的华北军司令冈村宁次、参谋长安达二十三等人同样深知平型关的重要战略意义,明白一旦平型关失守并被独立支队部署防御,则鬼子们基本被堵在了山西外围,再也难以重返太原、晋中等山西膏腴之地。
因此,哪怕知道防御困难,华北军鬼子司令部仍然决定坚守平型关,挡住独立支队的连绵攻势,为己方后续反攻山西保住关键的通道。
考虑到独立支队令人生畏的炮火,以及在攻破雁门关时使用的如同“天火”一般的武器,负责平型关防御的鬼子部队没有大意侥幸,连夜以汽车以及骡马运输等方式,从灵丘县、广灵县等地抽调大量部队,赶赴平型关附近,并紧急构筑工事,储备弹药,准备迎战独立支队的进攻。
不得不说,鬼子的反应还是极为迅速和果决的。
平型关周边地势险峻,虽有古道可以通行重炮和坦克部队,但如果让鬼子在古道周边建成大量防炮工事和碉堡工事,必然会对独立支队的后续攻势增添众多阻力。
但,独立支队的反应同样果决。
凌晨三点半左右,正在鬼子部队摸黑忙碌着修筑工事的时候,紧急结束休息并迅速赶过来的1纵独立团2营战士们,快速机动抵近平型关附近,然后凭借着手中的重型迫击炮、四一式加农炮等武器,向着平型关附近鬼子阵地进行了炮火袭扰。
甚至,2营的82毫米迫击炮炮组们,在2营步兵掩护下,直接抬着82毫米迫击炮,以山脉为遮挡,抵近平型关鬼子阵地不远处,对平型关周边阵地进行了间接炮击。
一时间,整个平型关以及周边地区,炮声隆隆,火花四溅。
突如其来的炮击,四散飞溅的弹片,顿时让平型关周边的鬼子阵地上乱成一片。
众多忙着修筑工事的鬼子们在突来的炮火中狼奔鼠窜,仓惶的寻找着掩体,躲避着袭来的炮弹,工事挖掘修筑工作立即陷入了瘫痪。
毕竟,平型关周边山石嶙峋,少有遮掩,一旦有炮弹落在附近,立即就会让暴露在外的鬼子部队产生死伤。
与此同时,在独立支队后勤部以及忻州抗日政府的连夜动员下,被紧急动员过来的卡车部队和民兵部队、支前群众们,正在沿着铁路、公路等,源源不断的将之前储备在忻口防线附近的弹药物资送到平型关镇附近的独立团2营阵地上,使得2营炮兵们可以保持较为密集的炮击节奏,持续干扰着鬼子的阵地。
在这样不时落下的炮弹袭扰下,鬼子的工事修筑进度一下子就慢了下来。
就这样,2营的炮击一直断断续续的持续到了早上八点左右,持续到了1纵野战1团的到来。
…………………
平型关西南侧,
繁峙县最东侧的平型关镇。
作为平型关外围的关键镇子,平型关镇依靠着平型关古道,成为了繁峙县的商贸重镇,经济贸易一度相当繁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