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红星压力容器厂二三事(1)
次日早六点多,红星钢瓶厂,一间门上钉有副厂长的办公室内,侯楚正和无数的“文件”奋战。
他才销完假上班,现在轮到另一个副厂长文五休假了,毕竟两人可是一起去羊城出的差。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红星压力容器厂要从轧钢厂分离出来,单独运作,报告已经批了,该走的流程都走了,就差最后临门一脚,也就是公示环节了。
也就是这个原因,轧钢厂陆续把专干撤走安置,所以目前厂里的人资、后勤等一大堆事情就压到了侯楚身上。
可侯楚越看文件越头疼,一大沓文件啥情况都有,而且很多都没按《应用文写作》标准公文格式来。
有的像是小学生作文,说大通厕在夏天容易堵,说如果换个大点的水箱就能解决。
有的说自行车棚前几天被大风吹跑了,后勤科拨点钱的话,他就能组织人修,还自夸说用的材料少,施工水平高。
奇葩的是,有个职工家的母牛生了几个牛犊子,写请示的人问要不要派个人去道贺一下,
至于其他鸡毛蒜皮的事情都是一大堆了,基本上是工人轮值委员提交过来的,因为他们文化水平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所以错别字一大堆,加上不是标准公文格式,所以侯楚看的很吃力。
这是他借鉴的东北一家钢铁厂的管理制度,工人参与管理,干部参与劳动,从而去改良不合理的制度,让技术人员、工人和工厂管理层深度结合在一起。
目前的做法是从基层工人、技术员中,轮流派最基层的岗位去工厂管理层轮岗,时间一般是1-2个星期。
具体方式是通过定额,基层专干的1比1方式加入工厂管理委员会,短暂的成为8名厂常务委员之一,对工厂运转的重大决策有知情权、投票权。
作为对等,工厂管理层也必须去最基层的岗位轮岗半个月,同比正常的工人,对他们的管理会更严苛,必须要熟练所有的岗位那种。
虽说有些繁复,可都算好事,通过这些方式,管理层可以了解基层的运转情况,基层职工、技术员也能弄明白厂里的运转情况,困难和机遇等等。
这种方式和目前国外主流的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冶金联合工厂经验的一长制管理方法有很大的冲突,因为它核心的观点很简单,不再把人当成机械的一部分,而是当做企业的主人。
侯楚翻阅的速度很快,很快翻到了最后一份,这份倒是很正常,字体颇为秀丽,看名字是于莉写的,她是上月的工人轮值委员。
内容就是说厨房吃饭总是爆满,职工不能按时吃上饭,影响工作效率,建议厂办找编委要几个学徒工名额,招些工进来。
如果没名额,看看是否可以拨钱请临时工,现阶段的问题可以临时从一线工人暂时借人过来,还郑重的写了请批示。
标题的格式也是对的,看上去是下了苦功夫去学的,这种纸面功夫在这时期可是很“晦涩”的学问。
厂里有钱,能用钱解决的问题侯楚从来不吝啬,所以他的工作效率很高,比如整修车棚之类的申请,大致确认数额和项目没猫腻,他直接快速通过了。
至于饭堂的事情会有点麻烦,侯楚觉得还是亲自过去看一眼,他抬头看了看表,发现快到上班时间,干脆直接转道去了厨房。
食堂门口果然是人满为患,队伍都排到了门外了,很多人见侯楚过来,主动的避开了一条道,劝他先去打饭。
他肯定不愿意插队,老老实实的跟着人群排起了队。
侯楚观察了一下,看来报告说的没错,的确是人手不够,他甚至远远看到个小伙计,一人忙着打两条线路的早餐,完全是顾头不顾腚的状态,补餐也跟不上,里面的师傅都快忙出火星子了。
早餐算是六十年代的特色,食堂方便职工上班,会开早市,也可以在家自己做,有些职工为了省点钱,会早点起床,在家自己做早餐。
有些年轻人则是想睡懒觉,干脆就一直在食堂吃,交一交粮票。交一交钱,尴尬的发现月底不够吃了,只能靠东拼西凑过日子。
从成本的角度来看,外面卖的基本上是比家里的更贵,而且还要粮票,可见这人满为患的样子,看来职工们生活的都过的不错。
侯楚排着排着就没了吃饭的意思,稍微转了几圈,还进去厨房看了几眼卫生,他见职工不够,还亲自当起了烫粉小弟,给工人们做起了石螺粉,可这番举动倒是把厨房班长吓的不轻,连连认错啥的,把侯楚搞的忍俊不禁。
有人“监督”和帮忙,食堂效率猛的提升了一大截,过了一会,见吃饭的人群少很多,侯楚给自己打了份石螺(丝)粉,压好钱票后,也直接去座位上大快朵颐了起来:
石螺粉经过上次暴雨的宣传,可以说是以一种惊人的速度传播开来,用螺来炖汤底,这种奇妙的烹饪方式带来一种这时期不同于味精的爽和鲜,配合其独特的意义,竟然也火了起来,就连钢瓶厂食堂都有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