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团结起来的新知青
没能从杨晚秋那占到便宜,蔡小雨的心情异常郁闷,心中的不满和愤怒让蔡小雨瞬间失去了理智,也顾不得继续装出姐妹情深的样子。
转身就丢下了杨晚秋,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卫生所,甚至连表面的客套都懒得做了。
一天下来,又是上山捡柴,又是去卫生所的,蔡小雨是滴水未进,早已饿得前胸贴后背。
当她回到知青院时,一股浓郁的麻辣鲜香味道扑面而来,这对于来自川省的蔡小雨来说,简直是无法抗拒的诱惑,这个时候她的肚子也不争气地咕咕叫了起来。
走进属于自己的那间对于她来说有些大了点的屋子,看着屋内冷冰冰的锅灶,蔡小雨再也绷不住了心中的委屈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泪水瞬间模糊了双眼,顾不上擦拭,一屁股坐在炕上,让眼泪尽情地流淌。
此刻的她觉得仿佛被全世界抛弃了一般,孤独和无助笼罩着她,满心的苦楚无处诉说。
说起来她这小偷小摸、爱占小便宜的性格,实在是家庭环境所导致的啊!
蔡小雨的家庭情况十分艰难,孩子众多,父亲腿部有残疾,只能靠着当地街道的照顾,在火柴厂做一份临时工来维持生计。
而她的母亲则是父亲从偏远的大山沟里买回来的媳妇,在她母亲的眼里,她的父亲那就是天,所以家里的一切都以她父亲为主,就是孩子也不行。
说起来蔡小雨的父亲也是个自私的,觉得这个家都是靠着他一个人在养着的,所以家里好吃好喝的本就该以他为主,只有他吃好了才能更好的养着这个家。
再加上家里孩子众多她父亲那份火柴厂临时工的工资也不多,每个月仅有十几块的收入,要养活一大家子人。
在这样的家庭中,想要填饱肚子,就必须要多动些心眼,偷偷藏起一个窝头或一点咸菜,对于兄弟姐妹们来说,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了。
毕竟,家里的每顿饭都有定量,除了父亲之外,每个人能吃多少,都由母亲严格分配。
那一点点食物,根本无法满足他们的饥饿感,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兄弟姐妹们逐渐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
这些习惯并非他们本意,而是生活的无奈和贫困迫使他们如此。
他们渴望能多吃一点,渴望能过上温饱的生活。每一次的小偷小摸,背后都是对饥饿的恐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而懒惰,也是因为蔡小雨的家庭环境造成的。
在家里,即使是多干活的大姐和二姐,也难逃挨打挨骂的厄运,而不干活的她和小妹,同样也会遭受这样的待遇。
无论怎样做都是不对的,这让蔡小雨从小就养成了偷懒耍滑的毛病。
等到下乡后,她虽然心里清楚一切都要靠自己了,但那些从小养成的习惯,一时半会儿真的难以改变。
她也曾试图努力改变,可每当疲惫和困难袭来,那些根深蒂固的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占据上风。
她会在田间劳作时偷懒,躲避繁重的农活;会在别人努力工作时,找借口逃避,也会在别人为了更舒适度生活努力的时候,习惯性的躲懒。
其实蔡小雨心中充满了矛盾和痛苦,她明白自己这样是有问题的,也渴望能够改变。
她羡慕别人的勤奋和努力,也恨自己的懒惰,她时常在夜晚独自思考,自责自己的过错,下定决心要改正。
然而,她就像寒号鸟一样,当第二天的阳光洒在她身上时,那些誓言和决心又会被习惯性的懒惰所吞噬。
她陷入了一个无法自拔的循环,心中的焦虑和无奈与日俱增。
她也希望能够挣脱这个困境,成为一个勤奋努力的人。
每一次偷懒后,她的内心也会愧疚和自责,可是十多年来养成的习惯真的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就能改掉的。
尽管已经意识到了自己行为的不妥,蔡小雨的心中仍然充满了对曹清的愤恨。
因为在她的心里一直认为,曹清若是真的受不了她的那些习惯,完全可以大大方方的跟她说清楚。
特别是大家都是一起下乡的知青,就算是她要搬出去,那为什么不能提前跟她说一声,这样她也好有所准备。
也正是曹清这么毫无预兆的搬走,才会让她如今陷入了如此狼狈的境地。
现在每天她都需要不停地山上捡柴,可即便如此,这些柴火仍然不够度过这个冬天。
她现在甚至都不敢轻易烧火,只有晚上最冷的时候才会把火点上,又只能盖着那本就不厚实的被子,寒冷侵蚀着她的身体,冷的让她开始怀疑人生。
更可怕的是,现在才十一月末,据老知青说,这还没到最冷的时候。
想到这里,蔡小雨不禁心生恐惧,不知道在最冷的时候,仅凭她那单薄的棉衣和被子,以及柴房里那为数不多的柴火,自己是否能够熬过这个冬天。
还有最要命的就是粮食,因为一开始就打着时不时偷曹清一点的主意,在明知道自己的那点粮食不足以支撑她到明年再次分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