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世间最可笑,最可悲的事就在于:外行指挥内行!
雷霆雨露,俱是天恩!
更何况一向抠门的老朱难得的大方一回!
“臣,谢陛下天恩!”
吴忧也非婆婆妈妈之人,在众同僚艳羡且参杂着诸多嫉妒的目光中,干脆利落的接下了倭国红利!
“云奇…”
“奴婢在!”
分红事毕,朱元璋尽管诸多不舍,却还是装出了一副淡然的姿态,“即刻命禁军将群臣所分红利,一文不少的送到他们的府上!”
“遵旨!”
目光火热的看着数百箱金银被禁军搬了出去,一想到当初众筹军费之时,自家那横加阻拦的婆娘待亲眼见到所分红利后,悔不当初的模样…
眉开眼笑的文武群臣便有如三伏天喝了一碗冰镇酸梅汤,腰杆瞬间挺直!
待数百口箱子被尽数搬空,眼角抽搐的朱元璋忍不住狠狠的在脸上搓了一把之后,转向了下一个议题!
“半月之后,文武科举将开,不过这一次的考核内容,咱想大刀阔斧的变上一变!”
此言一出,武将大多一副事不关己的姿态,文臣之列却是一片哗然!
古今罕见的武举姑且不说,现如今当今的天子竟还要在承袭了近千载的科举上大做文章么!?
见文臣之首李善长毫无动静,明摆着指望不上,礼部尚书王钝硬着头皮出列,“敢问陛下,不知您说的大刀阔斧,是怎样的一个变法?”
“科举也好,武考也罢,皆为朝廷选才之用!”,看了一眼宝剑藏锋的某人之后,朱元璋眉头一挑,掷地有声道,
“一句话:咱要的才是知民生,听民声,体民苦,察民情,解民忧,办实事,心存公义,心怀社稷的贤才,大才!”
“而绝非那些五谷不分,六畜不识,纸上谈兵,卖弄文采的庸才,蠢才!”
说罢,老朱话锋一转,随手将这个问题丢给了群臣,“至于如何筛去庸才蠢才,选拔出真正的贤才大才,咱想先听听诸位的看法!”
朱元璋话音刚落的一瞬间,集无数目光于一身的吴忧,…顿感如芒刺背!
众武将倒是乐的在一旁看热闹,除李善长之外的所有文臣,心中无不断定:不用说,这必然又是某人干的好事!
自姓吴的踏足朝堂以来,抛开一连串的军事胜利不谈,如西南的改土归流,又有如丈量全国的土地之后,在应天八府试行的摊丁入亩…
所谓的大刀阔斧,所谓的变革,几乎是一茬又一茬,应接不暇!
现在好了,切断了举荐制后,又他娘的盯上了承袭近千载的科举制!
最终,还是礼部尚书王钝率先打破了奉天殿陡然出现的寂静,且刻意避开了一知半解的武考,“启禀陛下,臣以为科举改革当徐图渐进,其因有三!”
“一者科举制承袭唐宋,至今已沿用了近千载,若冒然改制,必使文坛震动!”
“其二,凡事当有缓冲!”
“天下学子寒窗苦读,短则十数载,长则数十载,若冒然改制,必将措手不及,难以应考!”
“其三,科举选才本就是大浪淘沙,万里挑一,金榜题名者无不是当世贤才,想必其中也绝不乏陛下所说的大才!”
说到最后,王钝深施一礼,“臣话毕,恳请陛下三思!!!”
朱元璋神情淡然的点了点头,但眼底却划过了一抹失望之色,“王尚书所言,众爱卿以为如何?”
话音刚落,事不关己的武将队列毫无动静,众多文臣则不出意料的反应甚大!
毕竟,改革科举制度于他们而言,无疑是对古之圣贤的一种否定,同时也是对他们这些科举出身的一种否定!
“王尚书言之有理,臣附议!”
“王尚书字字珠玑,臣附议!”
“科举选才事关重大,臣赞同王尚书所言,切不可操之过急!”
“如王尚书所言,即便科举改制,也当循序渐进才是!”
“陛下明鉴,天下学子自小苦读圣贤书,其中亦不乏穷经皓首之人,若一朝改制,只怕一时难以适应!”
“张大人言之有理,四书五经浩渺如海,即便是穷尽一生也难以尽窥其中之奥妙,
北宋贤相赵普更是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以四书为皮,以五经为骨的科举制,足以尽揽天下英才!”
最后,除一手推动此事的始作俑者吴忧,及李善长等一些非科举出身的极少数一些大臣之外,众文臣纷纷跪地高呼:“臣等附议,还望陛下谏纳!”
正如王钝所言,科举改制事关重大!
甩锅大法早已炉火纯青的老朱,自然而然的将目光转向了某人!
其中的意思非常明确:改制科举的建议是你小子提出来的,这黑锅你不背谁背!?
唉……
所谓帝王心术,不过是君王驭下之道,换句话说:大鱼大肉我来吃,刷锅洗碗你来做!
吴忧本以为自个已尽数阐明了现有科举制的利弊,以老朱的性格认准了一件事必然乾坤独断,不曾想转身竟来了这么一手!
“王尚书此言差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