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大明比之大隋,论将帅之猛,劲卒之勇,孰强孰弱?
张保机一番骇人听闻的话语,不仅让高丽王浑身一颤,眼底掠过一抹恐惧,便连高丽群臣,亦因惊恐太甚,齐齐倒吸了一口冷气,
虽说此传闻在场众人皆有所耳闻,却几乎从未当真,可此刻从三朝元老张保机口中道出,却着实让众人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然而,因往事极为仇恨大明,却隐忍多年的辛隅,又岂会让堂下碍事的老东西,带偏了节奏,
“老大人,寡人知你从未忘却大元与我高丽之间的仇恨,素来心向大明,但,也无须如此危言耸听吧?”
辛隅身为高丽国王,仅需表明一个态度,自然不乏拥趸者为其冲锋陷阵,
内议省左丞李元道,资历虽不及三朝元老张保机,然而论及身份地位,倒是反驳张保机的不二人选,
“呵呵,或许是老大人年纪大了,受不得惊吓,以至听风便是雨,竟难查个中隐情!”
张保机德高望重,又年老体衰,争强好胜,功名利禄之心早已消退,若非心系高丽,早已告老还乡,安度晚年,
面对位高权重,堪称王上第一心腹李元道的挑衅,张保机淡淡的说道,“以老夫对汉人的了解,儒风盛行的大明,的确做不出来屠戮一国之事,但,世事难料,
我高丽地小国弱,本就在夹缝中生存,暴元与大明两虎相争,我等还是两不相帮,静观其变为好,
老夫认为,即便如李大人所言,火中取栗,辽东为我高丽所得,那又如何?”
深深的看了一眼李元道,老成持重的张保机将目光缓缓转向了高丽王辛隅,微微施了一礼,劝诫道,“恕老臣直言,汉人有句俗话叫稚子闹市抱金砖,即便我高丽趁机夺回辽东,
然而老臣认为,辽东虽贫瘠,可一旦暴元与大明结束战争,即便是为了面子,大明第一个收拾的,也定是我高丽无虞!”
俗话说老而不死是为贼,张保机历经三朝,年近八旬,当即便察觉到了辛隅眼中一闪而逝的阴霾,
但为了不使高丽卷入无谓的战争之中,不使高丽子民因一时错误的决定,遭受无妄之灾,张保机颤颤巍巍的跪倒在地,
“王上明鉴,臣并非反对高丽夺回辽东,实是因为时机未到,朱元璋乃一代旷世雄主,霸道刚烈,
其开国功勋更是饱经战火,能征善战之辈,此时又正值恨不得驰骋疆场,大杀四方的巅峰壮龄,
若非大明建国时日尚短,受国力所限,须与民养息,想必蜗居漠北的暴元早已灰飞烟灭多时矣,我高丽若此时挑衅大明,实是不明不智之举啊,望王上三思!”
“或许王上觉着老夫年迈昏聩,但老夫自听闻大明欲行屠倭之举,常有心惊肉跳之感,
大明皇帝朱元璋本就出身微末,难以常理断之,若传言为真,我高丽挑衅大明的后果,必然极其严重,说不得便是灭顶之灾,...万劫不复啊!”
大明欲行屠倭,无分男女老幼,鸡犬不留的传闻,高丽君臣本就有所耳闻,事关高丽国运,便连一心想将张保机赶出朝堂的李元道,此刻都不敢轻言,
李元道虽看重权柄,极具争权夺利之心,却也明白一个道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随着辛隅眉头紧锁,凝视着跪伏于地的张保机沉默不语,勤政殿众臣虽大多心向大元,然而谁也不想在此时替大元说话,众人面面相觑之后,尽皆默契的选择了缄默,
毕竟,事关高丽前程,甚至关乎生死存亡之事,谁也不敢轻易发言,万一真如张保机所言,亡国的罪名,谁也担负不起!
辛隅虽深恨因一时疏忽,继而令大明拒绝册封,时刻想要找个时机报复大明,让朱元璋为自个儿曾经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然而,辛隅虽说心胸狭窄,却也是一国之主,身为高丽国王,亦不得不顾及高丽的前途、安危!
此刻陷入纠结之中的辛隅丝毫不知,立于武将之首,堪称高丽最为能征善战的大将军李成桂,却极为隐晦的打了个手势,
与此同时,李成桂身后一人当即出列,“请王上恕罪,有些话,臣,...不吐不快!”
辛隅此人本就多谋寡断,此刻又处于两难之境,倒的确希望听一听武将的态度,“勤政殿本是议政之所在,曹爱卿有话尽管直言!”
“臣想不通,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或可分高矮胖瘦,亦可分贫富贵贱,但国与国之间,虽说强弱有别,可倘若给人当儿子,曹某人却是不服!
不错,我高丽的确地小人寡,论及兵马、论及国力底蕴,远不能与大明争雄,但曹某倒要问问诸位...”
说到这里,位列李成桂之后,堪称高丽武将第二人的曹敏修,对辛隅行了一礼之后,虽说是质问众人,实则咄咄逼人的目光,却死死的钉在三朝元老张保机身上,
“敢问诸位,如今的大明,比之昔日的大隋,论及兵锋、国力,以及两朝将领的实力对比,...孰强孰弱?”
“大明虽强,然比之大隋,尚有所不及!”,仅仅沉吟了片刻,张保机便缓缓道出了自己的答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