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风是中午回来的,回来之后便叽叽喳喳的跟柳娘和江文绚说一路的见闻。
所以,江文绚知道了越城已经完全恢复,街上行人众多,各色铺子都开了起来,谢家的铺子虽然没有开在最热闹的地方,但是宋先生说,谢家的布店卖的布都属于中低档的,并不是那些高端绸缎,所以开在普通一些的居民区反而更容易赚钱。
谢家买的田地除了河口镇和江桥镇的,其他的地方宋先生说都不算大庄子,但是去的那几个庄子也都是几百亩左右的田地,大的五百亩,小的两百多亩,不过都是一等良田,那些庄子周围还有大片的田地,只有一个地方周围是几百亩以上的大庄子,其余的都是小型农户,也就是几亩到几十亩地的自由农户。
李春风说,谢老爷说的,这些地方在大战的时候也被溃兵和周军袭击过,不过当地农人大多还是躲开了兵乱,事后再回到故乡,只要带着田契就可以重新登记,还有一些荒地,官府也根据朝廷的命令拿出来低价卖,有些人便借钱买了下来。
谢家在河口镇的庄子是最大的,因为河口镇当年被屠,后来管辖他们的县衙都被一把火烧了,随后谢家大爷率人阻挡溃兵,后来周兵过江,谢家大爷投了周兵后,领军的将领便让谢老爷低价用现铜钱买了河口镇的一些无主地,所以,谢家在河口镇的庄子田地至少有上千亩,而且还是两个。
李春风说到这里的时候,江文绚问了一句,现铜钱?李春风便说是的,说是谢玉堂说,贺琦大哥告诉过他,当年谢老爷是一筐一筐的铜钱抬出来给那个什么宋将军,宋将军大喜,还说了一句他们缺的就是铜钱,谢老爷帮了大忙。
江文绚便懂了,江桥镇离大江不远,当时周军刚过江,还没有攻占那些主要城市,而那些溃兵又烧杀抢劫搞坚壁清野,周军手中的现钱肯定不多,而对于鼓舞士兵来说,现钱可比画大饼有用多了,以谢清当时的财力,能给出的铜钱虽然不多,但是加上谢家大爷守护故土投靠周军的功劳,最重要的是,河口镇被屠,苦主都没了,而周围镇上的人感念谢家的守护之恩,也不会有人跳出来说什么,那位宋将军将那些无主地低价卖给谢清,完全是借花献佛,自己得了好,也卖了谢清一个大人情。
李春风便接着说,说谢家江桥镇的地块有四个,每一个都大约是两三百亩左右,并没有建成庄子的形式,就是由一个管事统管着,但是江桥镇的桑林面积和河口镇的一样大,连着几个山头都是谢家的,一眼看过去,都不知道有多少亩,而谢家的老织坊就在江桥镇桑林下面。
李春风是拉着谢玉堂在织坊里专门待了几天的,所以说的也比田庄详细。
谢家的老织坊大约有两百多台织机,不过一开始并没有那么多,是陆陆续续增加的,招的都是周围乡镇里的纺织好手,以前还会织布,不过现在已经大部分都是织绢绸了,谢家布店里的布和麻类的料子,大多是由谢家管事在周围乡镇里去收上来的。
因为谢家的桑林面积很大,桑林里面蚕房的出丝量也多,除了供应自家织坊,还有多余的量,这一次去,宋先生便提议,将那些丝赊给周围乡镇的农妇,然后约定纺出来的丝绸只能卖给谢家,谢家在收到丝绸后再扣除掉丝的成本。
李春风说,她觉得宋先生这法子极好,谢老爷也决定这么做了。
而谢家去年新买的地和桑林都还刚刚恢复不久,织坊也刚建立不久,还没有到正式出产的时候,所以这一次谢清就没去。
只带着他们去看了原先就有的果林。
比起桑林,果林简直可以说是袖珍,大约就两百多亩,而且还是单一的杏林和桃林。
李春风说,已经和谢玉堂说好,等今年的杏和桃出来,便送些过来,她试着做下果脯,酿制果酒。
李春风絮絮叨叨的说完,江文绚不觉和柳娘对视了一眼。
待李春风出了正屋门后,柳娘低声道:“这谢老爷还真是放心。”
这可真是一点都不藏着掖着,什么都让李春风看!
江文绚笑道:“倒也不能说谢老爷心大,说句实话,应该说是咱们春娘聪明,要是别家九岁的女娃,哪里就能看懂这么多的东西?”
到了那些地方,一般的孩子肯定是只想着玩,有谁会认认真真的去计算这庄子田地有多大?田地是水田还是旱地?果林种的是什么果子?还去看人家的织坊出的是什么丝绸,甚至还认真的去听宋先生说的话……
便是他自己,去到那里看到的只怕都没有李春风多。
柳娘想了下,笑道:“可不是嘛,我当年在她这个年纪的时候,只懂布料和绣线。”
这种初春时节,跟着家里大人出去,肯定是到处玩去了,只会想着哪里适合放风筝,哪里的野菜好吃,谁会去管田地桑林?
江文绚轻笑了一声,道:“春娘喜欢算筹,日后,让她多跟着宋先生学学,说不定,她以后真能自己开铺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