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其他 战锤第三帝国

第四十六章 纳赫蒙德卫队和银甲仆从

战锤第三帝国 寒冰焰离 2044 2024-11-19 14:44

  纳赫蒙德走廊南部门户,纳赫蒙德次星区首府,赤地星上一片欢腾,无数的人群离开房间走上街道,庆祝星区内的纳赫蒙德卫队成立。

   纳赫蒙德卫队由幸存的提亚马特远征军构成主力,并吸收纳赫蒙德次星区各个星球的行星防御军精锐。

   这支部队作为星区的陆军主力,由第九兄弟会驻扎在赤地星的两支小队亲自训练,他们的主要目的是维护纳赫蒙德次星区每个星球的安全,随时支援星区内被混沌敌人或异形种族入侵的世界。

   纳赫蒙德卫队和纳赫蒙德舰队共同组成了纳赫蒙德次星区的防御力量,统一由星区议会指挥,效忠于纳赫蒙德领主泰越大导师。

   自大裂隙诞生以来,整个次星区没完没了的战乱吞噬了无数生命,活着的帝国民众也饱受混沌和异形的残害,腐化的混沌能量时不时污染星区内的帝国世界,并掀起一波又一波的饥荒与瘟疫,让更多的民众陷入恐慌与死亡之中。

   泰越领主提出这个问题后,纳赫蒙德议会经过了详细的讨论,最终由赤地星行星总督帕特里奇宣布了这场庆典的举办,并通过同步直播的方式,让整个星区的帝国民众都了解到星区的武装力量,重拾对抗敌人的信心。

   纳赫蒙德卫队的装甲团此刻缓慢行驶在绵延十几公里的要塞大道上,无数的帝国民众无惧坦克装甲的尾气和扬起的灰尘,沿途跟随纳赫蒙德卫队前进,并为强大的帝国部队而欢呼喝彩。

   整支卫队共有三十二个团(每个团1000-3000人不等),他们的武器装备不仅来自新建立的铸造世界赫里克Ⅲ号星,也有和第九兄弟会有秘密合作的其他铸造世界,包括三重法尔铸造世界和瑞扎铸造世界的武器装备。

   01-10团是装甲团,装备了来自瑞扎铸造世界的少量风暴之刃重型坦克和大量的黎曼鲁斯坦克,以及赫里克Ⅲ号星生产的犀牛运兵车和各种类型的导弹车等;

   11-21团是重步兵团,装备的武器主要是自瑞扎铸造世界的电浆武器,并配备了三重法尔铸造世界生产的哨兵步行者;

   22-30团是空降兵团,全员装备了赫里克Ⅲ号星生产的重力空降伞,并提供了赫里克Ⅲ号星生产的运输机和炮艇;

   31团是机械化步兵团,负责纳赫蒙德议会的安全,排查混入会场的危险分子,会议期间也负责接送参会的行星总督到议会大厅,他们的运兵车装备了三重法尔铸造世界生产的最先进探测鸟卜仪和通讯设备。

   32团是武器库守备团,他们配备了赫里克Ⅲ号星生产的激光步枪,并有大量的运兵车和导弹车,负责管理赤地星上的武器库。

   因为赤地星的重要性,星球上库存的武器按照能够武装每一位帝国居民的数量来配置的。

   纳赫蒙德卫队到达议会要塞前方的广场之时停了下来,顿时礼炮轰鸣,无数的国教小天使机仆从议会内部飞向了天空。

   “为了帝皇,为了领主大人,为了纳赫蒙德次星区!”

   人群高呼起来,震耳欲聋的声音如同潮水一样一波又一波。

   随着阿纳斯星区的枢机主教凯瑟琳的到来,庆典活动达到了高潮,信仰和信心的种子扎根在帝国民众的心中。

   泰越这次特意前往了主教世界特罗洛普,邀请凯瑟琳代表帝国国教来这里演讲关于信仰的话题,引导纳赫蒙德次星区的帝国民众通过信仰抵御混沌腐化。

   赤地星的国教牧师和民间信徒看见凯瑟琳大人后立刻双手合十,他们对于这位驱逐恶魔附体并获得净化混沌腐化力量的枢机主教早有耳闻,这次亲自看见本人自然是虔诚无比。

   凯瑟琳身穿简单朴素的红袍,金色长发和修长的身材衬托出她高贵的气质,她走上了议会的宣讲高塔,清晰明了的高哥特语发音和端庄稳重的语调立刻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

   她的举止优雅从容,演讲过程中善于引用人类帝国历史上通过信仰达成伟业的典故,来引导人们的软弱情绪变为坚定的信仰,就连她的静默都充满智慧与力量,影响着众人......

   而在黑石要塞的各个灵能炮塔中,金属种子的培育工作也在进行中,这是一项机密计划,仅第九兄弟会领导层知道实验内容。

   在3号灵能炮塔中,杰罗姆首先将全部灵能力量注入到灵能弯刀之中,接着用强大的灵能力量将金属种子分割成了两半。

   尼尔森迅速将两半金属种子带到7号反灵能炮塔中,在亚空间负能量场的作用下,两半金属种子后迅速愈合,又形成了两个体积较小的金属种子。

   黛拉贤者最后将这两个金属种子放入了太空死灵的活体金属内,让金属种子吸收‘活体金属营养’。

   活体金属来自于太平星域的铸造世界遗迹星,那里环绕恒星的太空废墟带便是天堂之战的遗迹,里面拥有各种太空死灵的活体金属构造体碎片和太空死灵的残躯。

   遗迹星被第九兄弟会拯救后,其铸造总监特里维康已经向泰越宣布效忠,他安排了运输舰给黑石要塞秘密运送了这些活体金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