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2章 一群暗戳戳的家伙
别墅酒店外一直有M16的人盯着。
没办法,利亚姆实在太急了,但又不得不耐着性子等。
等什么?
等曲某人睡醒!
曲静带走了杨颖,立马有人打电话汇报。
妞儿都走了,正主应该起床了吧?
利亚姆风风火火的杀到,一顿电铃把曲卓按醒……
“嘎哈?”
曲卓开门时火气很大。
利亚姆感觉自己应该是听到了一门新的外语。不过……看表情听语气,能猜到什么意思。
示意了下手里提包:“曲,有些情报,你必须了解。”
曲卓不知道什么情报,看利亚姆的表情,貌似好像很重要似的,便不爽的让开门口。
一份很厚的情报,关于金牛会的成员和成员所代表的利益集团。
“金牛会”是一些人,给那群自以为是港岛主宰的家伙们取的名字。名字的由来,是俗称“大金牛”的千元面值的港币。
利亚姆之所以拿出这些东西,是曲卓的态度让他忧心忡忡。
所以,他希望曲卓能正视那群人的能力,不要真当做是一些可有可无的,甚至可以随意捏死的小角色。
其实资料上的内容,曲卓是有些概念的,但也仅仅是概念。
主要源自他以前从网络,或是其他途径被动式获取的,一些零散的、夸大的,甚至是带有演绎和臆测成分的信息。
此刻才确定,那些人或者势力,确实是现阶段港岛资源的掌控者。
有华裔、有英裔、有阿三裔,还有海鲜裔……
不论什么“裔”,最初来自哪里。这群人共同的特点是,在港岛经营了很久,最少的也有两代人。
他们已经将根扎在了港岛,把港岛当做“家”,与这座岛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他们彼此间利益纠缠,有合作,有竞争,也有对抗。
为了更好的合作,也为了避免过度内耗,才派出一些代表人隔三差五的聚一聚。
后来随着圈子实力的壮大,圈子本事也在逐渐壮大。戴英本土资本在港岛的利益代表参与了进来,那些对港岛来说只是过客,但掌握着权利的人,同样参与了进来。
所谓的“金牛会”,逐渐发展成一个,掌握权势的人和掌握资源和资本的人,私下里决定利益分配的松散组织。
当然,就跟十个人的公司有八个群一样。金牛会内部,也分为许多小团体。
这次准备分食马家的,是其中以权势者为主的一小撮。
M16之所以注意到,并重点关注那群人。是因为“金牛会”近些年出现了一些变化。
戴英的本土资本,在会中的话语权越来越弱。甚至,一些人被排挤了出去。
慢慢变成本土势力与权势者勾连,损害戴英本土利益的群体。
这话有点抽象,或者说是美化。
直白些,就是港岛本土势力逐渐壮大,他们将港岛视为自留地,不再甘心被戴英本土资本分润利益。
他们用各种方式腐蚀本土派来的管理,及监管人员。排挤,甚至吞并戴英资本,试图将港岛变成他们的禁脔……
听到这里,曲卓想到了不少东西。
比如,被后世很多人津津乐道的,一例例华资战胜英资的“战斗”。
利亚姆昨天说过,M16亚太总部向港岛方面施压的对象,是汇丰大班。
而他记忆中相关的零散信息,有很大一部分都与汇丰有关。
比如,1841年一名苏格兰船员,被戴英轮船公司派遣到港岛。
后来,那名年轻的船员,成了戴英轮船公司旗下港岛黄埔船务公司的首席执行官。
再后来,首席执行官从一本杂志中得到启发,意识到当时的大清没有成体系的银行系统,并看到了机会。
随后,炮制了一份商业计划,游说怡和、和记、太平等十几家从事金融服务的洋行,筹集到了两百五十万港币成立了汇理银行。
随即开启了疯狂敛财的,所谓的传奇旅程。
后面的故事很长……
贷给穷博一港督府十万块,获得了银行牌照。
代理人巴结曾国藩的儿子,时任外交大臣的曾纪泽,请他替银行改名。
于是,汇理更名为汇丰。
又攀附上了李鸿章和左宗棠,搭上了两位高官的“钱袋子”胡雪岩与盛宣怀。
十四年间以百分之十五的高利率,向清廷放贷十一次。
后来挤垮胡雪岩,帮李鸿章战胜左宗棠。
又贷款给清廷支付马关赔款,从而逼迫清廷以关税和盐税做担保。
自那时起,逐渐完全控制清廷的经济命脉。
可以说,汇丰就是趴在清廷身上吸血而成长起来的。发战争财、吞死人钱,无所不用其极。
它明面上是英资银行,但实际上是扎根在港岛的名义上英资银行。
它也想过走出港岛,成为世界级的银行。并投入大笔资金向南洋和欧洲扩张。
结果,撞了个头破血流。
因此,它越发重视港岛。联合其他扎根于港岛的势力,明里暗里各种花式操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