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走进不科学

第五百九十九章 两只脚走路的资格

走进不科学 新手钓鱼人 2165 2024-11-19 14:48

  “中子弹?”

   听到徐云口中冒出的这个词。

   现场的几位大老顿时齐齐一怔,脸上露出了明显的意外。

   他们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徐云居然会把串列式加速器和中子弹这玩意儿联系起来。

   钱秉穹更是哗啦一下从位置上站了起来,动作过大之下,椅子都被推翻在了地上。

   但他却丝毫没有将椅子扶起来的想法,而是一边咽着唾沫,一边定定的看着徐云:

   “小韩,你说什么?那串什么的加速器,能帮咱们搞出中子弹来?”

   徐云闻言深吸一口气,同样郑重的看向钱秉穹,给出了一个肯定的答复:

   “没错。”

   钱秉穹见状脸色骤然一红,整个人顿觉一股热流从心头直冲脑海,以至于他的身体都晃了两下。

   好在一旁的陆光达眼疾手快,连忙扶住了钱秉穹的手臂,才没有出现什么危及人身的意外。

   过了足足有小半分钟。

   钱秉穹的脸色方才最终恢复平静,慢慢坐回了被老郭正起来的凳子上。

   此时此刻。

   整个现场的气氛着实有些微妙。

   屋子里看似如同极寒的冰库,但在这股仿佛要冻结空气的沉寂之下,却又似乎有某些东西在涌动激荡。

   中子。

   这是一种发现时期很早的微观粒子,自身为不带电的电中性,所以才叫做中子。

   中子这玩意儿无处不在,在所有的原子中除了氢的1号同位素“氕”,所有原子都带有中子。

   你吃一口米饭,其中包含的中子数量就超过10^24个。

   乍一看起来,中子好像没什么特殊的地方。

   但如果中子在脱离原子形成穿透力极强的中子束后,它的性质就会不一样了——这是一种真正的杀人利器。

   这辈子是人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注意,是基本单位,不是最小单位。

   人体的任何一个细胞里都含有数不清的分子,而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也就是说每个细胞内都存在一群数量巨大的原子。

   至于原子呢,又由质子和电子以及中子组成。

   中子束在穿过人体时。

   会使人体内的分子和原子变质或变成带电的离子,引起人体里的碳、氢、氮原子发生核反应,破坏细胞组织。

   宏观层面上会使人发生痉挛,间歇性昏迷和肌肉失调,失去反抗能力,严重时会在几小时内死亡。

   中子束最早的杀人记录,可以追朔到1945年8月21日。

   当时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达格利恩在做试验时,不小心受到了严重中子的辐射。

   虽然他立即进行特殊的救治,但中子的破坏性是不可逆转的——至少当时如此。

   于是乎。

   这个倒霉的科学家在25天后不幸去世,年仅24岁。

   更有意思的来了。

   达格利恩活着的时候有个大他一岁的学长,二者关系很好,此人叫做塞姆·科恩。

   达格利恩墓碑上的墓志铭,就是塞姆·科恩亲手刻上去的。

   说实话。

   没人知道达格利恩的死亡对于塞姆·科恩是否有某些实质影响,但有个事实是......

   在五十年代的时候,塞姆·科恩第一个提出了将中子束作为武器的猜想,并且做出了很多理论设计。

   中子弹。

   这个武器的概念自此登上了舞台,后世也公认的将塞姆·科恩称为中子弹之父。

   中子弹这种武器的核爆威力很小,只有普通核弹的十分之一,却可以释放大量中子束。

   这些中子束会穿透装甲建筑,在不造成财物破坏的情况下大量杀伤人员。

   举个例子。

   一枚1000吨tnt当量的中子弹,在你脑袋上空90米的高度上爆炸了。

   冲击波、光辐射和放射性沾染这些‘脏东西’,只在距爆心180米的范围内起作用。

   而距爆心800米处的中子流却能穿透30厘米厚的钢板,使受钢板保护的人员伤亡。

   也是就是.....

   杀人不伤物,并且不具备严重的辐射效应。

   例如后世的网上就有个知名笑话,出自黄河故人之口:

   你往五道口职业技术学院爆一个中子弹,能给隔壁北大留个全尸,而且过两天再隔壁的中科院就能去接收了。

   但另一方面。

   中子弹干净归干净,可在眼下这个时间段,这玩意儿却妥妥属于一种幻想中的武器。

   别说兔子啊高卢啊英国啊这些国家。

   哪怕是毛熊和海对面这两大超级流氓,此时对于中子弹同样是处于在一个概念端的构想期。

   截止到目前。

   如今全球最前端的中子弹成果依旧出自海对面:

   它们将会在明年搞出了一个电视机大小的中子弹头,等角楼发现这玩意儿纯粹在骗经费后,项目组的人就被发配格陵兰采冰块去了。

   按照历史轨迹。

   海对面直到77年才会真正研制并且试爆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颗中子弹,从此进入第三代核武器的研发赛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