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专家型领导
当然神奇。
不看设备,直接看应用,一大群人直接去了厂子后边的试验场地,
郑厂长和儿子郑世君早在那儿准备好了,一大堆玉米秸秆、一大堆干地瓜秧、一大堆大豆秸秆还有一堆芝麻秸秆。
徐勇操作设备,郑世君和另两个工人在那儿加料。
不要小瞧劳动人民的智慧,他们为了防止扬尘,竟然还安排了了个人在那儿喷水。
黄局长马上偷偷问王胜文,是不是该加个洒水机构。
王胜文给了否定的答案:平时收割完成以后进行秸秆的粉碎,秸秆没这么干燥,如果想进行贮藏,说不定还要晾晒。
最精彩的是投喂阶段,三四十人在那儿看着两头老牛吃草。
老牛吃得很欢,王胜文知道,他们这是肯定饿了两天。
有两位专家想带一部分饲料回去进行研究,被黄局长呵斥住:这饲料就是按照配方做出来的,你们要想研究,回去研究配方不就行了?
王胜文及时跟进:对,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向黄局长请教。
专家型领导,就是这样来的。
畜牧局的人考察得非常认真,有人甚至亲自动手干了。
干过以后,当然是夸赞:这设备太好了,这不得顶二十个人铡草?
当然换来的还是黄局长的训斥:我给你五十个人,你在一小时之内给我铡出这么一大堆来!
当然得服气,能铡出来也铡不了这么碎、这么均匀。
秸秆粉碎机粉碎的草料,尺寸都在一厘米左右,靠人工肯定不行。
考察完实际应用情况,当然是要到会议室开会。
说是会议,当然一开始只有黄局长和王胜文说话。
黄局长:
“王局长,咱们研究出来的这设备,效果确实不错,我觉得这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能处理两三千斤的秸秆了吧?”
王胜文随声附和:
“当然,我是按你的思路进行设计的,这是干物料,如果是鲜秸秆,恐怕一个小时处理五千斤也不止。”
黄局长:
“一下产出这么多饲料,按我那个集中养殖的思路,该建多大规模的养殖场?”
王胜文给了个明确的回答:
“黄局长,我觉得不该按设备的处理能力,要按当地秸秆的总量进行决定,按照百分之五十的秸秆作为饲料使用,确定家畜的存栏量。”
这时候单区长站起来说话:
“黄局长、王局长,我们初步设想是按每个公社二十头黄牛和一百头羊的存栏量进行建设的。”
黄局长笑着看向他:
“奥?你们已经开始行动了?”
“当然得行动,养牛养羊,发展集体畜牧业发展,各公社都很积极,秸秆烧掉也是烧掉,不如拿来养牛养羊。
有了这种设备,一个公社养二十头黄牛,根本不成问题。
我们还可以在收割以后,把秸秆粉碎了以后储存起来,能使用很长时间。”
畜牧局有位人站起来:
“黄局长,我觉得他们养牛羊,既然是为咱们做试验,咱们得进行补贴。我建议每头牛补贴一百,每只羊补贴十块。”
黄局长看向王胜文:
“王局长,你觉得呢?”
“黄局长,补贴倒是个好办法,但是补贴的太多了,一头牛本身才值二百多块,你这都补贴到一半了,那他们野蛮发展怎么办?
我觉得吧,不用补贴这么多,一头牛补贴五十,一头羊补贴五块就可以。但是为了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可以对他们的基础设施进行补贴。比如一座牛栏补贴一千,一个羊圈补贴二百,一座马棚补贴一千。
等他们修建完成以后,咱们过来验收,不就完了?
牛羊的补贴,等他们出栏以后再发放给他们,这样可以保证他们会认真干,同时公社也好把养牛养羊的工作落实到责任人,比如养死一头牛罚款十块,养死一只羊罚款两块。
这样,集体的收入也有了,老百姓还能把家畜拿出来供应市场。”
黄局长指指刚刚站起来的人:
“严主任,你写个具体管理办法,跟这边单区长共同落实。至于派谁过来监督执行,我希望你们组成个班子,经常跑这边,每个公社安排个人,负责监督他们把牛栏建好了。
咱们局机关里的人,不能总坐办公室里喝茶聊天,必须深入生产一线,了解实际情况。
王局长和我现在把这个条件创造出来了,这正好是发展畜牧业的大好时机,各项工作得跟上。”
这时候一位专家站起来:
“我是研究养牛的,我申请过来驻队!”
马上也有一个专家站起来:
“我是研究养羊的,我也申请!”
要说,那时候的专家才是真专家,一会儿的工夫,所有专家都申请来驻队研究。
这很符合黄局长和王胜文的设想:专家亲自出马,肯定是没问题了。
王胜文甚至想把兽药也给他们做出来,后来一想,这个时期还没有那么多饲料添加剂,家畜生病的几率不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