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子让善吟诗 孔明思长策
从刘备处出来,诸葛亮,庞统,张谦三人便掐了起来。
“孔明,我与你相交多年,你居然敢用与孙权开战诈我!”庞统十分不满。
“士元,也不一定,或许孔明真的被胜利冲昏头脑了!”张谦附和道。
诸葛亮语塞。
“子让,我倒要问问你,你为何不是让我去南中就是让我去西凉?该不会你把姜维让给我当弟子,目的就是这个吧?”
“我不是就想让你去看看不一样的风景吗?这荆州不是山就是水的有什么意思?”张谦狡辩道,又继续问道,“你见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吗?你见过‘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吗?你见过‘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吗?”
“你印象中我没见过这些吗?”诸葛亮突然问道。
“对……对个屁啊,你见没见过,我怎么知道?”张谦转过身,大步离开。
诸葛亮想了想,嘴角一笑,朝着另一边离去。
庞统看了看,挠了挠头,怎么听不懂他俩在说什么?
张谦忿忿的回到家中,鲍三娘很快就迎了上来。
“夫君,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早?”
“当然是多回来陪陪你!”张谦咧嘴一笑。
虽然站在古人的角度,张谦对妻子已经宠爱过度了;但是,站在后人的角度,张谦一直再让鲍三娘独守空房,他心里还是有些过意不去的。
以前鲍三娘似懂非懂还不要紧,现在这丫头有些食髓知味,张谦有考虑,要不要出征南中的时候带上她,不过想想还是算了,一来不安全,二来,军中没这规矩。
所以,只好现在多陪陪她了。
张谦将其抱了起来,鲍三娘钻入他怀中,小声的说道:“还没吃饭呢!”
“等会在吃!”
“那,先喝杯那个酒,爹爹说,喝那个酒更能生娃娃!”
“你爹爹骗你的!”张谦不屑的说道,每次这丫头都哭着求饶,他哪里还敢喝那酒?想当初,在涪城的那段时间,这酒可把他害得不轻,不过张谦也没舍得砸了这酒,留着说不定年纪大了能用。
床榻上,两人四目相对。
“夫君,我想听你吟诗!”
“吟什么诗?正事要紧。”张谦双手忙活着,天冷就是这点不好,衣服穿的贼多。
“你吟嘛!”鲍三娘撒娇道,以前她喜欢能打架的,后来张谦不在的时候,她总是发呆,想着在成都,张谦一首一首不停写诗的情形。
“吟诗就吟诗!”
张谦想着,本准备靠着诸葛亮的夸奖留名青史,但现在,诸葛亮一副静守本分,安心管理大后方的模样,恐怕后世含金量会掉不少。
想想就来气,拼命给他递军功,他都不要!
既然如此,不如多生娃,万一有个成大器的,把他老爹褒颂一顿,那青史留名不就水到渠成了?
越想越有道理!
教育孩子,从娃娃开始就晚了,得从胚胎开始。
天逐渐暗了下来,灶房内还有火炉炖在那里,“咕咕”冒着热气。
窗户外,男女欢愉之声不断,偶尔有传出什么“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又或者“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再有就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还有什么“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咿咿呀呀,呜呜嘻嘻……
灶房内的上好的炖肉萝卜,就在这漫长的等待中,烧干了水分……
……
诸葛亮回到家中,则是喊来了蒋琬。
蒋琬是零陵湘乡人,年少聪慧,仪表不凡。
据说,蒋琬出生的时候,一道祥光从他家后厅直射天空。当时,屋顶瓦片纷飞,后山百鸟飞舞,池塘鱼儿欢跃,湾里牛嘶马叫。
蒋父认为是吉兆,故用美玉来给他取名。
若是换成张谦,一定给他取个“震”字,地震的“震”。
蒋琬被引荐给刘备后,担任书佐,诸葛亮很器重他。
《三国演义》里,有庞统被任命为县令,然后借酒消愁,最后被张飞发现,才予以重用的情节,但在正史上, 这事发生在蒋琬身上。
《三国志》记载:琬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广都长。
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沈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
诸葛亮死后,蒋琬是他的接班人,执政期间,蜀国政通人和,经济复兴,除了在北伐方面差一点,蒋琬可以说,做的非常不错。
此时的蒋琬还很年轻,身上还带着几分书生气。
“公琰(蒋琬,字公琰),近日关于南中的讨论你听说了吗?”
“在下既听说,也与诸人有过一场辩论。”
“哦,说来听听。”诸葛亮来了兴趣。
“弃地言论,古来有之。秦始皇征匈奴之时,李斯曾言:得其地,不足以为利;得其民,不可调而守也!我朝武帝时,韩安国亦言匈奴之地:得其地不足为广,有其众不足为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