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洱海定永昌 吕氏有春秋
苍山月隐浮云绕,洱海风清碧浪涟。
洱海。
张谦蹲在一处水边,照了照脸,奔波劳碌了这么久,还依然这么帅,真是让人发愁!
便宜三娘了!
张谦甩了甩秀发,看着这水绿草青的湖畔。
只可惜,这里太过自然了,里面还不知道躲着什么毒虫猛兽,张谦止住了想要策马奔腾的想法。
张谦起身,四周是锦旗招展的南征军,坡前的一条小路,永昌各处的官员世家正来此赴会。
一路上敲锣打鼓,载歌载舞。
“永昌吕凯/王伉见过侯爷。”
“我等见过侯爷,祝侯爷寿如金石,永受嘉福!”
吕凯王伉身后,还有各自的族人以及其他族长首领。
这番言语显然是经过训练的,虽然不少人带有浓浓的口音,不过每一个字咬字都很清楚。
张谦心想自己也不老啊。
不光张谦觉得怪怪的,这些前来赴会的永昌大族更是疑惑,外面的人都这么年轻有为的吗?
“诸位快快请起,逆贼作乱,唯有永昌紧守本分,诸位守土护民,都是有功之臣!”
众人闻言起身,这时吕凯上前,“侯爷,这是永昌郡的土地户籍簿册,我等永为汉臣,誓死保卫永昌!”
张谦抓住对方的手,赞叹道:“家有诤子,不败其家;国有诤臣,不亡其国。我已上书主公,主公回书说,永昌风气淳朴如斯,当以厚赏。”
“谢皇叔!”吕凯作势就要朝着北面跪下。
张谦拉住了他,拿出文书,一本正经的说道:“接刘皇叔令,吕氏后人吕凯为人方正,守节不移,特奏请天子册封其为永昌太守。统辖永昌全境,凡有汉人所置之处,皆为汉土,永昌太守上察天道,下护黎民,当庇护之。”
说完后,张谦将文书递给吕凯,又语重心长的说道:“皇叔说了,只要吕氏能够安抚百姓,保一地平安,这太守之位便可世代相传,终汉一生,吕氏永受其禄。”
张谦的这番话无疑和封王相差无二,吕凯听闻,再次叩拜。
事实上,如今的永昌郡,包括张谦现在所处之处,都是蛮荒之地,这也是张谦不再深入的原因。而吕氏在此扎根多年,即便派遣外人,吕氏也依旧是这里的土皇帝,既然如此,吕氏紧守本分,为何不加以厚赐呢?
这是张谦派人跟刘备的信中提到的,而刘备也同意了张谦的提议。
扶起吕凯后,张谦则是提起了一个请求,“我听说不韦吕氏还保留着先祖所编纂的《吕氏春秋》,如今外界的文稿多有错漏,不知可否借阅一二?”
“侯爷也读过先祖的文稿?”吕凯有些受宠若惊,“我立刻派人将正本拿来送给侯爷!”
“不不不,我只需拜读一下,抄录一份即可!”张谦连忙表示,接着又说道对《吕氏春秋》的欣赏之处。
事实上,在穿越之前,张谦只是听说过《吕氏春秋》一字千金的大名,至于读过的内容,无非是《刻舟求剑》这样的星星点点。
穿越之后,张谦倒是真正读过,只可惜没有找到完整的版本。
秦国自孝公始,便选择以法家治国;
到了汉初,则是选择黄老学说。注意,汉初的黄老学说和日后的道家学说可不是一样的,更不是魏晋时期的谈虚弄玄,“老”“庄”不可混为一谈。汉初的黄老之术甚至被称为“君人南面之术”,是古代的组织行为学,《韩非子》中有《解老》和《喻老》两篇,是最早对《老子》的注讲。在当时,《管子》也是被列入道家的。
汉武帝之后,选择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黄巾起义,其实也是许多人打着道家的名义,对儒家统治地位的一种反抗。
张谦想的是,等到刘备继承大统,儒家是不是主流学说,这个可以不提,但是绝对不能抑制其他流派的发展。
至于统治者的地位是不是稳定,张谦不想过多考虑, 张谦只想百家齐放。
而《吕氏春秋》正是以“道家学说”为主干,融合了名家、法家、儒家、墨家、农家、兵家、阴阳家思想学说为,可以说是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
吕不韦也因此被列入了杂家,但“杂”不就意味着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吗?
传统的影视剧中,吕不韦都是一个因功自傲,甚至意图自立的野心者。
事实上,吕不韦确实很有野心,不过他的野心并不是当皇帝,或许他想的更是流放百世,称贤道圣。
《吕氏春秋》以黄老思想为中心,“兼儒墨,合名法”,提倡在君主集权下实行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用这一思想治理国家对于缓和社会矛盾,使百姓获得休养生息,恢复经济发展非常有利。
或许吕不韦编写这本书也有为秦始皇亲政提供执政借鉴,为吞并天下提供理论指导。
只可惜吕不韦因为个人的过失,而当时的秦国上层又沉迷在“耕战”的巨大浪潮当中,所以这本着作并没有被秦始皇看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