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酒店生意兴隆
现在娄晓娥去丰泽园也会点一下这个菜尝尝,是甜口带一点咸非常下饭。
糟熘三白是山东地区特色传统名菜之一,具有颜色乳白,质地软嫩清淡,糟香扑鼻,香味迥异的特点。此菜以烹调方法和原料颜色命名,因鸡脯肉、桂鱼片、冬笋,三片均色白,故名。
傻柱也做过这个菜,但是味道真的欠佳。
傻柱擅长川菜、鲁菜、谭家菜也只能说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
但是他这手艺来说开个小吃部肯定是手拿把掐的,现在傻柱为了保住自己的生意办理了退休。
马华舍不得轧钢厂的工作,尤其是傻柱退休以后他就往前走了一步。
工资也涨了一些,不然还真留不住马华到时候食堂的大锅菜都没有人炒了。
南易去酒店后厨学习的时候,也喊上了傻柱和马华。
尤其是傻柱也算是谭家菜的传人,傻柱和后厨的人报了何大清的名讳。
大家也就拿傻柱没有当外人,还会给傻柱指导一下。
一个厨子正在做糟溜三白这道菜,傻柱就来了看的心思。
四九城老厨子都知道,何大清做的这道菜那是艳压群芳。
一只山野跑山的鸡。
一条江湖游弋的鱼。
一株丛林鲜嫩的笋。
化身如玉的洁白,
被一缕酒香熏醉,
化为一味舌尖上的醩熘三白。
鲁菜是极为讲究吊汤的,而老虎窃以为,吊糟入馔更见鲁菜的功底。吊汤用的都是好食材,而吊糟则是用酿酒之余的酒糟,升华成香糟卤入馔,做出糟溜三白,糟溜鱼片,糟烧海参,糟蒸肉等佳肴,更见化腐朽为神奇的妙处。
吊糟看似简单,其实是颇为讲究的。并不像有人自以为是地认为就是用水泡酒糟而成,若如此,哪有糟香清如许?
早年间鲁菜师傅常用两种红白两种酒糟来吊香糟汁,一种是糯米酿制米酒之后的白糟,一种是酿制即墨老酒之后的红糟。白糟吊出的糟汁白透清澈,适合做糟溜里脊糟溜鱼片等菜。而红糟,就是现在俗称的香糟泥,吊出的糟汁色泽红透香润,如今白糟已经极为难买,近乎绝迹了,常用易购的,只是南方的香糟泥了。
而吊香糟汁,则更为讲究。看过一个资料,鲁菜大师王义均说早年北方老派饭馆,所有的糟溜菜系,比如糟溜鱼片、糟溜三白,都是手工“吊糟”。吊糟费时费力,需要十来天的功夫,慢慢制作,缓慢发酵。这样得出的糟卤,滋味可想而知。
我知道的吊香糟汁的法儿,是听济南的一位老师傅讲的,先是要将香糟泥存放些时日,香糟是越存越香,吊的糟汁儿才更有糟香味儿,吊糟时取出香糟泥,放入容器,加入花雕绍酒,想要再添些别样的风味儿,就加些桂花等香料,充分搅拌后,密封浸泡。静置几日,由二次发酵带来糟卤独特的香味。待酒糟充分地吸收了黄酒和香料的滋味,用纱布包裹,兜起,吊在一个酒坛之上,糟汁淅沥落入坛中,就成了能入馔的好香糟了。
糟溜鱼片是鲁菜中常见的一道糟溜菜。胶东近海,所以多用黄鱼,而济南近湖河,所以多用草鱼或黑鱼,其实讲究的得用鳜鱼,而且最好是农历春来三四月的才够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嘛。还有人说八月的鳜鱼有桂花香,所以更好吃,老虎口寡没吃过,所以不敢妄言。不过依稀记得当年鲁迅先生最喜欢致美楼的糟溜鱼片,而吃家梁实秋,对糟溜鱼片也很是钟情。连我最喜欢的一部武侠小说金庸先生的《鹿鼎记》中,也写过这道糟溜鱼片。“韦小宝将饭菜端到房中,将小郡主嘴上的毛巾解邢,坐在她对面,笑道:‘你不吃,我可要吃了。嗯,这是酱爆牛肉,这是糟溜鱼片,这是蒜泥白切肉,还有镇江肴肉,清炒虾仁,这一碗口磨鸡脚汤,当真鲜美无比。鲜啊,鲜啊!’他舀汤来喝,故意嗒嗒有声……”
糟溜鱼片的升级版,是鲁菜中的“糟溜三白”。据说侯宝林大师每到“泰丰楼”,必点此菜。所谓“三白”,是指鱼片,鸡片,玉兰片也就是笋片,且食材是颇为讲究的。鱼,最好是选鳜鱼,鱼若够大够肥,则片略厚片,一般是斜刀片薄的连刀蝴蝶片,就是第一刀不片断,第二刀片开,这样鱼片就够薄又够大,形似蝴蝶,玉兰片,也就是笋片,只用最细嫩的笋尖,切片汆水备用。鸡用鸡里脊,也就是鸡胸肉下的两条嫩肉,也叫鸡牙子,也片大片,加蛋清淀粉精盐抓匀调味。
起红锅,热油,四成热时,将浆好的鱼片和鸡片分别下锅汆滑,至鱼片和鱼片发白控油盛出,再用清水汆过,为的是锁住鱼片鸡片的鲜嫩多汁而去掉多余的浮油。
再起锅,放吊好的清汤,加盐、糖调味,放入汆好的笋片,小火烧开,依次放入鱼片和鸡片,再加入香糟卤,轻轻晃动锅瓢,慢慢地淋入水淀粉来勾芡,绿豆的水淀粉最好,勾芡,是集调味、增稠、亮色、保温于一体的,这糟溜三白的勾芡讲究的是要勾的薄且透,轻薄透亮,这是被称作“玻璃芡”的,芡勾好,鱼片鸡片笋片这三白,裹了一层香糟汁儿的薄芡,如同披了一层淡黄微白的轻纱,淡雅朦胧却汁明芡亮,白的素雅却又有分别,尝来,鱼片白洁鲜甜,鸡片白润滑嫩,笋片白脆清新,而犹如丝绸的汁儿中的那份糟香,不仅有丝丝缕缕的酒香惊唇,更有馥郁的发酵香气陶醉,像画龙点睛一样迷人,鲜中带甜而糟香四溢,滋味悠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