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学校
【周朝的官学叫做“序”,在学校里主要教授的就是六艺。
和后世的学校最大的区别就是上这所学校的门槛很高。
周朝的阶级从上而下是这样,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人、平民、奴隶。
要想上学,你最低也得是士人出身。
要学六艺,教学工具可是很贵的,书籍、毛笔、乐器乃至车马,哪一样都不是平民能负担得起的。
通常等孩子到了六岁,就开始教他们一些基本的知识,最先教授的就是认识数字和东南西北。
七岁开始教导男女有别,还有一些基本的礼仪和基本的生活技能。
等到了九岁,就可以教孩子们年月日的计算。
这些教学一般都是父母教授或者是在家里聘请老师,算是妥妥的家学。
等到了十岁,女孩子会留在家里继续学习女德,男孩子就会进入学校,开始更深层次的教育。】
君子六艺,每一个都得烧钱,从这方面来看也不难理解,后来的书生为什么变成了手无缚鸡之力的样子。
全面推行儒学,肯定不可能让每一个人都能精通君子六艺,最为简便的方法就是推行理论知识。
学子们只能坐在椅子上读书,时间长了,很多人是一点都不运动,身体自然不好。
【周朝的官学是寄宿制的,到了学校里,根据年龄的不同,学的内容也不一样,这里也分为小学和大学。
小学学的主要就是语文和数学,等上几年开始初步接触乐器,读一读诗经,再学一学舞蹈。
等到15岁之后就进入了大学,这时候主要学习的就是军事技能了,比如射箭和驾车,当然还会进一步巩固乐器。
等到了成年之后,就开始接触周礼。
这种学习方法算是循序渐进,看起来很合理,表现优秀的人就可以当官,可以实现阶层跃迁,从小贵族变成大贵族。】
百姓们摸了摸心口,凡事真是怕比较,虽然比不上后世,如今的日子相比以前还是好很多的。
人要想往高处走,依靠的只有学识,就算是一个武力过人的将军,也必须脑子有货,单纯的莽夫不可能成大事。
周朝的时候,平民接触不到知识,那这一辈子一点指望都没有,只能老老实实的种地。
完全没有希望的日子,不和地狱差不多嘛。
现在虽然苦,但就算是再穷的泥腿子也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只要孩子们有那个天赋,就算家里实在没钱,宗族也会出钱供养,他们也算是一种希望。
【在西周的时候,这种官学制度能运行的下去,可到了东周,就全然不是那么回事儿了。
礼乐崩坏,天子的威信遭到了践踏,连带着官学制度也有些崩坏。
这方面走不通了,但是人不能不学习。
慢慢的,社会上出现了一些私学,拥有知识的人可以兜售自己的学识,以此来获得生存的资本。
能请得起老师的,自然也就不是普通人,从明面上来看,知识的垄断被打破了,可它到底没有流向平民处多少。】
种地种一辈子恐怕也不可能为孩子请来老师。
这时候稍微能学点知识的也只有平民中那极少数的有钱人了。
【孔子在如今被称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他的智慧不一般,更不一般的是他的教学理念,那就是有教无类。
他不拘泥于学生的身份,只要你是有心向学之人,就都可以来我这里听学。
最关键的一点是,孔子很会教书,有时候,这一点很重要。
想象一下,就算你本人学问很高,学富五车,掌握的知识比孔子还多很多,但你完全不会表达自己的知识,不能让学生理解,那就意味着这种知识不能传承。
不能传承的知识没有任何意义,随着你的消亡也会消亡。
一个人从生到死也就短短几十年,没有别人帮忙,一个人又能做出什么样的事呢?
孔子就不一样,他不仅会教,还更加进阶,教导学生都是因材施教,按现在的说法可以叫定制化学习,这是绝大多数老师做不到的一点。
本身学问不差,又很会教人,他的名声渐渐响亮了起来。】
因材施教这四个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那可算是难上加难。
学子们愣愣的听着,想起往日先生的教学,感觉和孔夫子的差距有点儿大。
他们进学堂之后,最开始就是要读顺四书五经,夫子每天都要点人起来朗诵,一旦打磕巴或者有一些读不对的字,直接戒尺伺候。
等到了学背诵之后,教法一直没有改变。
他们这几十人全都是一种教育方法,每天就是干巴巴的读、背,长时间下来,读书成了十分痛苦的事情,没有丝毫乐趣可言。
夫子的地位天然很高,万一体罚学生出了什么事情,很少能讨个公道回来。
他们遇见最和蔼的老师就是之前教拼音的视频里的女老师了,只可惜夫子永远不可能是这样的态度。
【社会要想运转,只有顶层肯定是不行的,那些贵族需要一些掌握知识的人帮他们做事,这有点像是给东家做活的伙计,只不过做的事情有所差异罢了。
孔子教书教的好,从他这所学校学习过的学生知识都很不错,本事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一些贵族那里工作,能为贵族创造一些东西,是妥妥的三好员工,最关键的就是好用。
慢慢的,等毕业出去打工的学生越来越多,作为老板的贵族用的越来越舒心,孔子这所学校的名头也就打出去了。
有点像是现在的技能培训学校。
君子六艺里,很多也都是技能性的工作。
稍微有点条件的人找师傅肯定要找名气大的,在这种名气效应下,孔子自然是越来越出名,前来学习的人也越来越多。】
那时候,有才华的人,靠的是本事,如今的书院比的是谁的学生考中的进士多。
那些名气大的学者和书院,学子们全都是争先恐后的要进去拜师和学习,唯恐在这一步上慢人一步。
道理一直都是一样的,千百年来没有丝毫改变。
学生和老师的名气总是互相成就的。
喜欢直播开局剧透皇帝死因请大家收藏:(kongyunge.net)直播开局剧透皇帝死因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