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识时务的孔家二
孔鲋自从来了咸阳就上蹿下跳的,到处找人拉关系。
这一切嬴政自然是知道的,但他并没有理会。
在他眼里,孔鲋这样的人和跳梁小丑无异,压根不必浪费什么心神。
秦朝确实需要融合儒家的思想,但这一切和孔家没有什么关系,唯一有关系的也就只有孔子、孟子、荀子等人了。
【时间一晃到了汉朝,刘邦本人对于那些走偏了的儒生没有什么好感,但一切都是百废俱兴,此时人才太少,那些人他不能不用。
刘邦集团的核心成员大多出身沛县,全都是底层出身,当然需要那些儒家子弟来制定仪制。
这完完全全就是一次合作。
叔孙通他们干的不错,刘邦也有必要出面嘉奖一下儒家,他去了曲阜祭祀孔子,还封孔鲋的弟弟孔腾为奉祀君。
虽然这时候儒家的地位上升了一些,进入到了皇帝的视线里,但他们这个学派的野心可不止这一点。
他们想要成为流传最广的学派,最终让他们寻到了一个机会。
董仲舒这个人是很聪明的,为了适应皇权,他大刀阔斧的修改了圣人理论,十分对刘彻的胃口。
就这样,儒家自此全面的走向了历史舞台。】
刘彻长叹一声,现在他不可能继续那样做了。
不得不说,当年董仲舒一群人是真的聪明,他们看懂了身为皇帝的我的困境。
先帝和太后讲究黄老之学,可用这套治国却不是刘彻所愿,他想要的是“变”。
说实话,一个这么契合自己所思所想的理论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刘彻本人第一反应是狂喜,可之后心中也多了一层防备。
他不是一个傻子,能用儒家,但也防着儒家,儒家自始至终就只是外面的那一层皮。
万万没想到,聪明如他,也漏算了一点,自己有能力又怎么样,想的通又怎么样?
后代要是不聪明,全白搭。
【汉元帝刘奭本人十分喜欢儒学,他做主给孔家后人换了封号,孔家从奉祀君变成了褒成君。
新封号听起来寓意很好。
到了西汉末年,这些被理论阉割过的儒家子弟已经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声势,最有权力的就是外戚出身的王莽。
王莽此人是一个彻彻底底的伪君子。
他杀了自己罪不至死的儿子来博名,说狠还是他狠呀!
有了名声,又掌握了权力,他做主以西汉最后一个傀儡皇帝的名义将孔家封成了褒成侯。】
大家还记得飞将军李广,这么有名的人到头来也没有封侯。
孔家人什么都没干,却被直接封了侯。
有人开始反驳,“什么都没干就能升官儿的,怎么可能?
你们莫不是忘了这王莽是什么人?”
听了这话,大家也都明白了,孔家这是又认了新主子。
刘彻此时更是什么都明白了,那些人嘴里口口声声说着君子,但个个全都是小人嘴脸,真是讽刺。
【王莽此人就是儒家弟子,他造反遵循的是复原周礼,跟着他干的大多数也都是儒家弟子,自然也有孔家。
王莽还没有篡位,孔家就已经得到了好处。
在他称帝之后,宰相孔永就是孔氏中人。
多说一句,孔永早就是王莽的人了,傀儡皇帝刘衎就是他迎立的。
对了,他的爷爷叫孔霸,是孔氏的家主,这位是汉元帝刘奭的老师,很难不说他在教太子读书的时候藏着什么私心。】
好家伙,这一个个儿的。
俗话还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这果然是低估他们了。
人家可是有过造反成功的案例的。
刘询静静的听着这一切,他发誓,他的儿子再不会让这些包藏祸心的人来教了。
儿子虽然不是绝顶聪明的孩子,但光从资质上来说,当一个守成之君绰绰有余,只可惜被那些人给教坏了,整个变成了一个优柔寡断、是非不分的庸人。
刘奭有些不敢置信,在他看来,他的老师们都是无所不知的贤人,可事实就这么摆在这里,他不信也不行。
父皇驾崩之前,专门给他写了一本如何为帝的书,可他看着这上面的酷烈之言总有些不以为然。
在他看来,皇帝唯一做的事只有教化,让百姓懂礼,天下自然就欣欣向荣。
现在看来,他以前的所思所想只是一个笑话。
连教导他读书的老师们都不懂“礼”,他又怎么能指望普通百姓懂“礼”呢!
【王莽乱政时期,不少世家大族受创,到了刘秀称帝,唯一待遇不变且全身而退的家族估计也就只有孔家。
他们家还是堂堂正正的褒成侯,说起来也相当讽刺了。
要是别人家襄助王莽造反,就是被灭族也是应当,可孔家安然无恙。
这一时期儒家还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到了东汉末年乃至魏晋南北朝,他们家一直安安心心的,没人找他们麻烦。
纵使外面皇帝换了又换,可不约而同的都得捧着孔家。
正因为魏晋南北朝分裂成了很多个不同的国家,身处乱世、社会动荡,大家迫切需求一个统一的道德体系。
所有人都把目光望向了这时候的儒家,李唐皇室的先祖李暠之所以能得到一些家族的支持造反成功,也主要依赖于他们家已经打入了此时的儒家文化圈。
只要你和我们学的一样,认同的一样,那我们就是一家人,就是可以联合的。
正因如此,孔家之人在乱世之中反而还有了更高的地位。】
光听之前唐晓对于这段时期的描述,他们都觉得头皮发麻。
孔家子弟却能心安理得的享受好处,不得不说,还真是心大。
想到这里一些人也泄了气,孔子的思想早就变了形,他们压根都只是一群小人而已。
喜欢直播开局剧透皇帝死因请大家收藏:(kongyunge.net)直播开局剧透皇帝死因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