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东方帝国
汉朝未央宫
刘彻原本只是看看古物,了解了解过去,结果从这字里行间敏锐的捕捉到了一个大瓜。
淮南王刘安私铸兵符,他想干什么?
谋反之心昭然若揭。
要刘彻说,他们家对刘安一家够好了。
早前刘安的父亲刘长就曾聚众谋反,他死之后,刘安能当上淮南王已经是先文帝法外施恩了。
这其中的弯弯绕刘彻也清楚,刘长作为当初先文帝的竞争对手,他是否真的谋反不重要,重要的是全天下人相信他要谋反。
当皇帝就是这样,他们不在乎事实,只在乎自己。
唐晓将这件事说出来也是好事,刘彻正愁没有理由针对淮南呢。
刘安在封地也是浑身冷汗直冒,早些年,他将女儿刘陵送进了长安,获得了不少情报,和一些文人重臣的支持。
要是没有唐晓这一出,鹿死谁手还未见分晓。
现在没办法了。
事不宜迟,赶紧收拾东西,刘安准备带人往边境跑,这些年他笼络的兵士不少,再加上私兵,少说也有好几万。
运气好的话,这几万人马也能让他在一个新的地盘当上皇帝。
瞬息之间,他粗略有了打算。
先投南越,再伺机夺权,要是不成,去往唐晓所说的倭国也不错。
汉朝的风波关注的人不多,只有刘邦、刘恒他们才略微想了想。
藩王想造反,这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刘彻要是连这点事情都处理不好,那他未来绝不可能成为汉武帝。
看完了虎符,接下来好几件文物都是兵器。
原本寒光凛冽、锋锐无比的大秦凶器,早已没有了当初的样子。
摆台上的那些兵器上面布满了锈迹,这些锈迹代表的是时光。
号称百万带甲之士的大秦士兵看了看手上的戈、矛、弓弩箭和剑,越看越觉得手里的武器不像台上的东西。
他们这些士兵是学拼音的先锋军,早前所有士兵已经脱离了文盲的行列,全都认字了。
认识字之后,感觉对天地的认识都进了一层。
唐晓的每次直播都能给大家打开一个新的视野,仿佛脑袋都灵光了不少。
【大家能看到摆台上的大秦兵器,这里面值得一说的就是青铜剑。
早前一些年,青铜铸造的剑一般都很短,这是因为韧性不够,造的稍微长一些就容易断。
到了大秦不一样了,技术进步了,青铜剑的韧性有了很大的提升,这时候的剑已经变得很长,基本在81~95厘米中间,比战国时期要长大概30厘米。
这还只是普通的剑,大秦最长的青铜剑有1米多。】
嬴政摸了摸他的佩剑。
这把剑是大秦最长的一把剑,世上就只有这么一把,是独一无二的。
这把剑不能称之为兵器,更多时候它的用途是礼器。
青铜有了进步,嬴政应该高兴,可他转念一想,未来铁器才是大势所趋,青铜终究会被淘汰。
作为嬴政,他欣赏青铜;作为皇帝,他必须大肆推广铁器。
铁器的好处很明显,价格便宜、结实耐用。
很快到了大秦的最后一个展室,为了保护文物,这里的灯光显得有些阴暗。
幸好旁边还有别人,要是一直只有唐晓一个人,看起来还真有些可怕。
【最后这些东西基本都是兵马俑那边挖掘出来的陪葬品,大家可以欣赏一下。】
镜头一个一个扫过。
前段时间参观过兵马俑,这些东西是什么用途大家都记得。
其实不管是谁,下葬的规程大概都是差不多的,唯一的区别就是皇帝排场大,普通人没那么大排场罢了。
陪葬的东西都是墓主先前喜欢的东西或者是墓主先前用过的东西。
单独的俑放在玻璃后面,看着远不如在兵马俑那么震撼。
兵马俑的军阵有一种肃穆威严之感,打眼一扫注意到的不是某个单独士兵的缺胳膊少腿,扑面而来的是一种震慑。
把某一个单独移出来,关键是这个还不是精品,只是没有头的普通俑。
仔细看,只觉得有一种苍凉悲怆之感。
最值得欣赏的反而是两个青铜的水禽。
【先前我们说过大秦的一些功业,这些东西不光只是落在了纸面上,同样也出土了一些实物。】
青铜做的各种量器,上面刻了不少字,只可惜看的不大清楚。
百姓对这种东西都是了解的,平时收粮都要用官方的量器,即使样子不同,作用总是一样的。
唉,早在秦朝不是都统一了度量衡吗?
为什么每次在家里量的粮食在官府的斗里总是变少了。
在这方面,现在还不如秦朝呢。
镜头扫过写满字的墙壁,少年人仗着眼明心快,一字一句已经看完了。
无非就是介绍大秦的疆域和秦直道,这些字基本都是常见的字,没有什么生僻字。
很多大秦百姓虽然生在大秦,但大秦到底有多大,他们完全没有概念。
现在这个地图打眼一瞧,就能看明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