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开局介绍人妖,古人傻眼了

第273章 反清复明!

  ---“所以说,乾隆放到现代绝对的弹幕狂热者。”

   ---“爱新觉罗·牛皮癣。”

   ---“乾隆生前破坏这些文物,死后就应该被人鞭尸!”

   ---“他就像个孩子,小孩子也喜欢到处盖章。”

   ---“问题是乾隆也不是一位伟大的帝王,要是换成秦始皇在这些画上盖章,那么肯定更值钱。”

   ..........

   “欸~~过誉了过誉了。”

   嬴政虽然被这弹幕的彩虹屁夸得十分舒心,但还是很诚实的说道。

   “虽然朕英明神武,千古一帝,但对这字画还是不怎么擅长的。”

   “这方面,朕就不跟他们比了。”

   嬴政嘴上虽然这么说,但心里也是不由的琢磨起来。

   “朕若是盖几个章,真的会很值钱吗?”

   “嗯,赶明儿试一试。”

   ..............

   “一派胡言!”

   大清。

   乾隆很是不服气。

   “什么叫朕糟蹋名作?”

   “朕盖的这些章,都是对前人的肯定!”

   “再者说,朕的印章还能让这些画作二次升值,多少人求着朕盖章朕都不与理会,他们倒好,给朕批的一文不值!和爱卿,你说他们是不是太过分了!”

   “那是自然。”

   和珅忙答道。

   “能被万岁爷您这种诗画大家鉴赏,那是他们求都求不来的福气。”

   “您这是给他们扬名,他们感谢万岁爷您还来不及呢。”

   “唉,像和爱卿你这样的明理之人不多啊。”

   ........

   乾隆爱盖章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不管多名贵的书画,只要他喜欢,噼里啪啦几十个章一股脑的往上盖。

   一般的收藏家为了保护书画的完整,都会挑边边角角不起眼的地方盖。

   乾隆倒好,左一块右一块,比视频弹幕都密集。

   这还不算什么,有时候盖章不足以表达乾隆对这幅作品的喜爱之情,他还会在书画上题字甚至画画。

   乾隆一共有1800多个章,其中的500多个都是书画作品上的常客。

   王献之的作品《中秋帖》被乾隆盖的密密麻麻。

   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一共写了二十八个字,却被乾隆盖了172个章。

   不仅盖满了“乾隆御览之宝”“古希天子”等大印章。

   还在上面写慢了字,甚至过于兴奋,写了个大大的神字在中间。

   据说大臣们为了保护字画,拿过一些赝品让乾隆盖章,结果乾隆爷没看出来,当成真品盖章珍藏。

   ...............

   【康熙:对了,我们家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修订了《四库全书》和你们家的《明史》,怎么就没能耐了?】

   【朱瞻基:你们趁我家内乱,溜进中原,鸠占鹊巢,抢占紫禁城,有能耐别住我家二手房啊?要知道第一个在紫禁城天安门登基的,可是我爸!朱!高!炽!】

   【努尔哈赤:听说建文失踪,把你家朱棣吓了二十多年。】

   【崇祯:我儿子都七十多了,还把你家康熙吓得死去活来呢。】

   【雍正:胡说八道!】

   “朱三太子。”

   单单是听到这个名字,康熙都忍不住一阵头大。

   当年崇祯自缢前,杀死了自己妻女,但他的七个儿子们则都被他藏在宫门各处,但最后只有三个儿子逃出宫外成功存活。

   朱三太子便是三子朱慈炯。

   明朝灭亡时,朱慈炯仅有12岁,根本没有什么实力掀起风浪,而他的身上唯一有价值的地方就是他前明太子的身份。

   朱慈炯是货真价实的明朝宗室储君,也是某些势力反抗清朝统治的一面大旗。

   所谓师出有名才能名正言顺,想要反清复明就需要一个明朝的宗室子弟当借口。

   朱慈炯如果没失踪,或者确认死亡,那也就没有那么多事儿了。

   但他偏偏失踪,生死不知,这就给了反清势力最好的揭竿而起的理由。

   康雍乾三朝,清廷不断探查朱三太子。

   但随着全国各地不停出现朱三太子,满清意识到朱三太子的假身份,只不过是起义的名号罢了。。

   康熙本人就被朱三太子恶心了一辈子。

   整个康熙年间,“朱三太子”造反了七十多次,康熙杀完一个朱三太子还没喘口气,另一个朱三太子又冒了出来。

   直到康熙六十年时,台湾的朱一贵起义打的还是朱三太子的名号。

   “这天杀的朱三太子!你是死是活,倒是给朕个话儿啊!”

   康熙忍不住扬天长叹。

   .....................

   【康熙:我大清子孙抵御俄国,收复台湾,平三番之乱,武艺高强。】

   【朱棣:我还一路打到成吉思汗的老家,修《永乐大典》,能文能武呢!】

   【朱元璋:我还打败陈友谅张士诚,灭元朝,一路打到上都。】

   【乾隆:你家皇帝玩蟋蟀做木工,带兵玩儿一刀999。】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