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开局介绍人妖,古人傻眼了

第275章 禁止使用大规模杀伤武器

  【朱棣:但是存活率低,十几个出生没多久就死了。】

   【雍正:能生是福,这样的福气给我,我要。再说,能生总比你们家正德和天启一个子嗣都没有的强。】

   【朱厚照:我虽然没有子嗣,但我阅女无数,你家溥仪就不一样了,此处省略一万字,自行体会。】

   【皇太极:忍无可忍,不必再忍。姓朱的嘴太毒,我方集结,准备出击。】

   【朱厚照:来啊!我威武大将军不带怕的!】

   【皇太极:就你这身板,我一个打十个。】

   【朱厚照:你过来啊!】

   【皇太极:我家都是打猎出身,一个个身强体壮,就连末代皇帝溥仪都活到了61岁。】

   【雍正:没错,你们朱家除了命短,还有两个瘸子。一个洪熙,一个万历。】

   【万历:你家咸丰腿也不怎么滴。】

   【雍正:万历你腿瘸没出宫,这辈子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从皇城到自己的坟。至于洪熙朱高炽,大胖子还有糖尿病足,你瞅瞅你们家都是什么样的。】

   【崇祯:说胖?说胖谁比得过皇太极啊?】

   “我胖?”

   皇太极怒道:“我那叫魁梧!!”

   “我从入关前后数十年内南征北战,也属于是马上皇帝,动动你们的小脑袋瓜想想也知道这是污蔑!”

   .......................

   【乾隆:我们家有孝庄慈禧两个名女人,虽然后者名声不太好,但总比你们家一个知名的女人都没有的强!】

   【雍正:他们家王振刘瑾,也是有点名气在身上的,算是半个名女人。】

   众人哑然。

   “这他么也行?”

   【朱元璋:我呸!我治家严明,嫔妃不得干政!锦衣卫和东厂管的都很严,你家皇帝软弱,太后垂帘听政才有了点儿知名度。】

   【康熙:你家皇帝昏庸,女人没能干政,却让太监言官横行,大权旁落!】

   【万历:你们家有脸说,人家张廷玉兢兢业业历经三朝,结果呢,被乾隆抄了家。还差点儿剥夺人家进入太庙的资格。】

   【康熙:什么情况?张廷玉在我这朝可是刑部左侍郎啊,怎么最后被抄家了?】

   【雍正:我也不知,张廷玉在我这一朝也是居功甚伟,功劳不小。】

   【乾隆:额............这个,爸爸,爷爷,这张廷玉跟我不对付,老是跟我请辞还乡,我不想批他就明里暗里的讽刺我,不过我也只是稍作惩治,最后还是让他进了太庙。】

   众人听到这话,一时间不知道这乾隆究竟是个明君还是昏君。

   要说明君把,把一个两袖清风,兢兢业业的三朝元老抄了家。

   这完全不是明君能干出来的事儿。

   但要说是昏君吧,最后还是让张廷玉进了太庙。

   此番矛盾之举,让众人一时有些想不明白。

   “莫不是像魏征一样经常怼皇上,这才惹怒了乾隆?”

   李世民不由的想到了这一点,忍不住点了点头。

   “看来像朕一样胸怀宽广的帝王还是不多啊!”

   李世民很是得意,不由的对魏征说道。

   “玄成啊,还不赶紧谢恩!”

   魏征::“?????”

   .............................

   大清。

   乾隆看到这儿也是一脸的愤愤不平。

   “这张廷玉压根就是不知好歹,朕多次挽留他,他还坚持要告老还乡,完全就是不给朕面子,朕抄他的家不过是小惩一下罢了。”

   “如果朕真是不明事理之人,又怎会让张廷玉死后进入太庙!”

   作为三朝老臣,又是雍正临终前指定的顾命大臣。

   张廷玉在乾隆初期还是很受重用的。

   在乾隆出京时负责总理京城事务,并且又主持修成了《明史》。

   到了七十七岁时,张廷玉年事已高,一心想要回家养老,不顾乾隆的多次挽留,坚持要退休。

   之后,乾隆终于松口让张廷玉退休,张廷玉高兴之余想找乾隆确认一下雍正承诺的配享太庙是不是还作数。

   乾隆对张廷玉执意退休本就心怀不满,见张廷玉又来追问太庙一事更是火上心头。

   乾隆虽然写了手诏遵守雍正的遗命,但张廷玉却有些得意忘形。

   拿到这一纸承诺后并没有亲自去谢恩,而是让他的儿子代替。

   乾隆十分恼火,让军机处传旨命张廷玉回奏。

   当时在军机处当值的汪由敦是张廷玉的学生,见皇帝发怒连忙求情,并告知了张廷玉。

   张廷玉知道大大祸临头,连忙进宫请罪,乾隆直到军机处泄密给张廷玉。

   于是借机大做文章,下旨让朝臣给张廷玉议罪。

   随后,乾隆下旨让张廷玉退休,削去爵位,但死后仍可进入太庙。

   折腾这么一圈儿以后,张廷玉决定来年春天就告老还乡。

   但他早不走晚不走,偏偏在皇长子永璜葬礼刚过时走。

   这让乾隆怒不可遏,不仅下旨把张廷玉怒骂了一顿,还取消了他配享太庙的资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