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让李春梅当厂长?
的确,不到六十块钱的电风扇,放在当下,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然而,即使只卖六十块钱,其利润却也足以让农机修配厂大赚特赚了。
毕竟卖一台就能赚二十块钱,这样的好事上哪找去。
不过,贺卫国也知道,这“鸿运扇”只要一经上市,只怕就没法阻止别人生产了。
要知道现在内地可没有“专利与版权”一说,只要技术含量不高,能赚钱的产品,别的国营厂就会拿来直接生产。
对此,他根本无法阻止,当然,他也不会阻止。
因为这鸿运扇只不过是他涉足电器行业的一块敲门砖罢了。
他不会就此而停止开发新产品的。
农机修配厂可不是三水食品厂,不会因为某一款“爆品”,而沾沾自喜,甚至固步自封。
作为一名重生者,他深知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如果一味的只知道坐吃山空,不肯积累技术力量,失去自研的决心与勇气,那这样的工厂,迟早一天会被经济发展的大势所淘汰的。
所以,即使向阳纸厂的一次性饭盒卖的这么好,此时,他也开始让赵初年为开发新产品而组建自研“团队”了。
虽然当下向阳纸厂的技术人员,才那么几个,但正所谓事在人为,谁都不是一步就能登天的,慢慢积累技术力量,才是硬道理。
当然,这些都扯远了,还是说回当下。
贺卫国在反复试验了一番新组装出来的“鸿运扇”后,随即就对自己二姐贺红玲说道:“二姐,我们就先走了!你忙吧!”
说完,他就准备带着那台电风扇和孙长青离开。
可这时候,贺红玲却把他叫住了:“卫国,你厂里生产的电风扇什么时候能买到呀?我想买一台放店里!这不快夏天了吗?客人来吃饭的时候,有台风扇,也稍稍凉快一些。”
“放店里?二姐!不行的!我们的电风扇风力太小了,而且还不能左右摇头,我看你还是装台吊扇吧!”
贺卫国并没有对自己二姐隐瞒这台“鸿运扇”的缺点,他解释了一番后,又继续对孙长青道:“孙工,你先带着这台风扇回厂里吧!”
“好的!厂长!那我就先回去了!”
孙长青带着风扇离开后,贺卫国和二姐贺红玲又聊了两句,也跟着离开了。
只不过他并未回农机修配厂,而是去找了李春梅。
由于之前李春梅被贺卫国安排管理“平价饭馆”分店事宜,故而,贺卫国给她找了个“办公地”。
这办公地就设在“鸣龙电器修理店”内。
平日里,她的工作就是整理收集各个分店的反馈意见。
由于最近新开了五十家新的分店,所以她当下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对这五十家分店的资料进行整理存档。
至于巡视的工作,原本,贺卫国是准备交给刘志国的。
但刘志国他们三人现在都在向阳纸厂那边,所以贺卫国又专门请了另外一人。
而这人其实不是别人,正是郑国锋儿子郑爱军。
这事还得从前段时间,他借钱给郑国锋说起。
自从郑国锋拿着钱“救”出他儿子郑爱军后,郑爱军就在几天后,亲自上门来感谢他。
正好他这边缺一个“巡视”人员,所以,便就让其担任了这个“巡视员”。
至于每月的工资嘛,不是很多,也就五十块钱。
但这工资在郑爱军看来,却已经非常高了。
也是!
郑爱军平日里的任务很简单,就是去各个分店转悠,收集一些大家反馈的问题与意见,然后由李春梅来进行整理。
每过一段时间,贺卫国就会查看一下。
如果问题比较多,十分典型,他就会在定期举行的分店聚会之上,提出来,并解决掉。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分店已经有七十五家了。
虽然还有三十家分店正在装修当中,可这样的规模,他觉得已经足够了。
要是再继续扩张的话,先不说能不能成,即使能成,他也不会再开了。
原因很简单,规模越大,分店越多,就越难以管理。
他现在分身乏术,无暇顾忌这么多事情。
再加上明年又是严打年,体量这么庞大的饭馆“合作社”,还是先稳固稳固再说吧。
不过,这七十五家店,按照一个月三百块钱来算,一个月就能赚到两万多,一年十二个月,就二十多万。
二十多万利润,已经非常可观了。
…………
鸣龙电器修理店。
贺卫国跟店里忙着的何鸣龙打了一招呼后,就来到了店后边。
这里有一间空的小房间。
正是贺卫国给李春梅准备的“办公室”。
走进去后,他就见李春梅正伏在桌上,写写算算着。
“干嘛呢?这么认真的样子?”贺卫国走了过去,笑着问了一句。
听到这话,李春梅抬头看了一眼到来的贺卫国,皱起眉头说道:“卫国,这些分店反馈上来的问题与建议实在是太多了,我有点无从下手!怎么办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