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跟道衍见了最后一面,道衍就咽气了。
李固信对这件事印象很深刻。
因为他和大刘公公都守在茅屋外面。
山林的夜晚尤其静谧,天上星光点点,四周很黑,竹林已看不出白日里的翠绿清幽,多了一些神秘,风刮过叶子沙沙响,任何风吹草动,都能听得清清楚楚,唯独听不见屋里的人说了什么。
应该也没说几句话,因为皇上进去一刻钟都不到,就出来了。
出来的时候脸上表情十分心痛,走路都有些不稳。
大刘公公扶住他。
他摆摆手说:“朕的宰相离朕而去了。”然后仰天大哭。
李固信把当时的情节复述给林孝珏,然后问道:“你说,大师临终前会跟皇上说什么话?”
林孝珏擦干眼泪怔怔的看着他,随即苦涩一笑道:“原来你也很想知道啊。”
李固信道:“皇上最信任的人,能当皇上半个家,他跟皇上说的话,我当然很好奇了。”
林孝珏在他耳边嘀咕两句。
李固信听完眼睛目光一闪,然后点点头:“对,只能说这件事了。”接下来他又问:“那你说,皇上会是什么态度?”
林孝珏摇摇头:“皇上什么态度,看他叫不叫那位寻人的大人回来,就知道了。”
之前林孝珏就跟他说过,派周二出去,也是为了找人,找的都是那个人。
当时林孝珏跟他买关子。
现在终于知道她是找谁了。
李固信脸上露出不解的表情:“皇上找他有正事,你找他干什么?帮皇上找?”
林孝珏目光闪烁一下道:“你觉得皇上会愿意别人找到他吗?”
当然不愿意,那可是会动摇国本的人物,皇上悄悄找到他就好了,当然不希望别人插手。
李固信神色更加不解:“所以你到底找他干什么?”
林孝珏抓了抓耳垂,尴尬一笑道:“我就是想知道他到底死没死,未解之谜啊。”母亲都说,到了她们那个时代,这个谜团都没解开。
李固信:“……”这丫头已经闲到了极点,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就是为了找一个谜团的答案,这个答案跟她一点关系都没有。
道衍有遗嘱,尸体还是交给寺里收拾。
佛家的规矩,就是一把火烧了。
他不是什么苦行僧,就没有成为舍利子,但是骨灰还是被供奉在舍利塔中。
皇上本来想隆重办理道衍的丧事的,因为这遗嘱,也用不上了。
一代阴谋家,政治家,道人?僧人?或许只是个普通的,有理想的人,他死了,生的时候上天没有给什么特别警示,死的时候也没带走一片云彩。
就这么去了。
道衍的死在皇上心中是惊涛骇浪,但是对于其他人,只是一声感慨或者一声叹息。
就过了。
像林孝珏和她的学生,忙着备战明年春闱,哪有那么多时间悲天缅人。
学子们因为家境贫寒,以前都是在自家闭门造车的读书,他们以为读好四书五经,就能取得功名。
哪曾想,读完易经之后,在回头看四书五经,曾经不懂的道理,一下子豁然开朗。
好似又跟人生际遇有关,跟着公主师父经历很很多事,见识不同了,文章里的思想也变了。
自己明显的能觉察出进步。
所以读书,绝对不是读死书。
现在终于知道了,是他们的公主师父教会他们的道理。
纪老也察觉出了这位公主学生的与众不同。
写出来的文章,就算享誉京城的陈博彦和薛世攀也比不上啊。
这二人的文章辞藻华丽,感情饱满,但是总感觉缺了点什么,跟林孝珏的学生一对比就出来了,眼界,胸怀。
陈博彦眼界倒是比薛世攀高,可是字里行间能看出这人犹豫不决。
就比如说上两天留的题目。
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这是出自论语,泰伯中的孔子名段,说尧这个人太伟大了,人民找不出词来赞美他,他的功绩也太卓越了,没法形容的卓越。
这题目中规中矩,答案务必要颂扬古圣先贤的化育之攻,然后表扬当今君主的英明神武,顺便表忠心。
七八个学子的文章都能紧扣主题,再次基础之上,那些赞美之话简直是太感人了,就连他一个旁观者,都能感到学子们的一腔热血和对皇上的无限崇拜。
如果这就是考试题目,他恨不得让他们都当状元。
纪老审评过文章之后发还给学子们,将大家狠狠的夸奖了一翻。
学子们心想,我家公主早就教过我们怎么给皇上拍马屁,皇上最爱听什么话她心知肚明。
这要是还写不好,那也别去参加考试了。
纪老不知道啊。
其实这些题目,万变不离其中的,就是为了选拔一匹对朝廷衷心的治力而设置的。
什么叫对朝廷衷心?
就是对皇上衷心,皇权制度的核心是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乱规矩,还能帮助朝廷管理百姓,维护这个规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