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1章 诸徒答题
为首的太监总管瞧见眼前这些叩谢天恩的学子们,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之色。
此乃天子脚下,若是连此地的学子都不感谢天恩,那还得了。
同时,他心中暗自将这些学子的表现,座次一一记下。
若是今后这些学子真有幸再进一步,那他便会将这些学子的信息上报给自己的义父海公公。
至于自己义父会如何处理,那以他对自己义父的了解,他是必不可能吃亏的。
绝对又是一笔赚的盆满钵满的投资。
此时,那些小太监还在为考场内的一众学子发放木炭。
不多时,两位小太监提着竹篮来到叶向高的面前,在递给叶向高木炭之前,他们二人先是在竹篮上快速的扒拉了两下。
接着方才从竹篮下取出一些更为精致,质地细腻,表面更加光滑,紧密的木炭放在叶向高身边的炭篮中。
做完这一切的两个小太监并非多言,只是朝着叶向高微微一笑,便起身赶往下一位考生处。
叶向高见状,连忙将炭篮中的木炭取出。
果然,是制作工艺更为上乘的无烟木炭。
心念至此,叶向高不由得叹息一声。
看来自己又沾了自己先生的光了。
一想到这里,叶向高握着木炭的手握的就更紧了,心中更是暗自立誓,绝不辜负先生所望!
待到叶向高将手中木炭放于一旁的手炉,脚炉中点燃时,大兴县的县丞宋新荣便带着手中高举此番县试的考题的差役在各考舍中穿梭。
为首的宋新荣不断朝着自己面前的学子们提醒道。
“各学子注意,燃炭时千万小心,万不可将燃火引于考卷之上,亦要注意自身衣物,莫要被这炭火引燃。”
“若是真不慎引燃,也切莫慌张,主动弃考便可。”
“县试机会每年一次,但性命却唯有一条,莫要因小失大。”
在场的考生听到宋新荣的劝诫,他们自然都神色认真的朝着宋新荣躬身示意。
“学生明白,多谢大人提点!”
“学生谨遵大人教诲!”
叶向高也在礼节性的朝着宋新荣行礼后,便将注意力转移到宋新荣身后那位举着题板的差役身上。
望着题板上的题目,叶向高不由得跟读了一句。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诸位试而答之。”
言罢,叶向高就一刻也不敢耽搁,连忙取出自己的毛笔,沾上方才研磨好的墨汁,将这题目抄写于试卷之上。
写完题目,叶向高便开始思考此题该如何作答。
此题出自《论语·卫灵公篇》,在儒家看来,“仁”之意义要在人之性命之上,是儒家对仁义的最高追求。
自儒家建立之初,杀身成仁一言,便激励诸多仁人志士为此付出生命为代价,去维护自己内心的追求。
同时,叶向高的心中又开始思考此题更深层的含义。
不惜杀身只为仁义,当今陛下便是仁为年号,这其中会不会有陛下的意思呢?
心中思绪万千的叶向高提笔思索片刻,心中还是有了答案,便立即动笔。
“仁人志士,胸怀大志,以仁义为立身之本。”
“宁舍身而求义,是为高风亮节,以英勇而证自身之义……”
与此同时,广州府,番禺县。
因为自己祖父的缘故,袁崇焕在番禺县中亦受到了县衙差役的优待。
广州的气温虽比京城要稍微高一些,但依旧寒冷。
一手研墨,一手放在嘴边哈气的袁崇焕听到考舍尽头出现的脚步声,他自然就明白是展示考题的差役过来了。
连忙停下手中动作,朝着声音来源望去。
虽然题板距离袁崇焕甚远,但目力极好的袁崇焕还是一眼就看清了题板上的题目。
“‘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各学子试而答之。”
袁崇焕见到这个题目,也赶忙提笔将这个答案抄写到自己面前的纸张上。
同时心中开始琢磨自己该从何处落笔。
此题出于《论语·泰伯篇》,表意是将唐虞后,周武王时期的人杰也不过十人而已,其中居然还有一介女流,不算女子,人杰不过九人而已。
但其中深意远没有明面上这么简单。
首先说明的是周王在执政时,敢于重用女子,说明当时的周王不拘一格,不以性格论英雄。
只以才能论高下,唯才是举。
也正是因为周王连女子都敢于重用,才使得周王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
当然,也从侧面说明了天下贤才难得,即便是重用女子,也才寥寥数位英杰可用。
想到这些,袁崇焕也不再墨迹,开始在眼前的答卷上动笔。
“由今念古,夫天下英杰甚少,然重用英杰者更少。”
“唯才举士,国之本也,愚以为……”
当袁崇焕的考舍中传来轻轻的动笔声时,那些位于他身边考舍的学子们也都坐不住了。
虽不知道自己身边坐的何人,但身为文人,自不可甘居人后。
遂皆提笔作答。
与此同时,已经抄写好题目,正在打量着眼前题目的唐明寅忍不住的想起了自己的几位师兄弟。
“几位师兄弟应当都已动笔了吧?”
作为叶轩墨诸多弟子中最为稳重的一位,唐明寅选择多读几遍题目,思考一个最佳的破题点。
“‘论为政以德’,出自《论语·为政篇》,此题不同于其他截搭题,反倒是有种返璞归真的质朴感。”
“短短几字,让学子作答,所能答范围甚广。”
镇定沉思片刻,唐明寅还是选择自己最擅长的角度作答。
“以德取士,为政之本也。”
“为政以德,教民以德,则国之大兴也,然若以才取士,无论德行。”
“则终害一国矣,为上者,当为百姓思……”
喜欢连中六元,满朝文武皆为吾徒请大家收藏:(kongyunge.net)连中六元,满朝文武皆为吾徒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