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我在亮剑搞援助

第五百三十四章 到底谁是内鬼?

我在亮剑搞援助 骑鲸蹈海 2129 2024-11-21 11:38

  新州盆地。

   烈日当头。

   “团长,那些马肉要带回去么?”

   骑兵营长曹江骑着一匹军马来到李云龙跟前,翻身下马敬了个军礼而后问道。

   李云龙神色一动:“打死了多少匹军马?”

   曹江回答,语气高兴:“被打死打伤的军马大概有400多匹,另外还有大约300匹军马,被咱们给缴获了。”

   虽然骑兵营伤亡了100多号人,但是鬼子骑兵联队却伤亡超过一半。

   而鬼子骑兵联队的兵力是骑兵营的2倍还要多一些。

   这主要是吉普车排的40挺轻重机枪的功劳。

   要是没有李云龙安排的40挺轻重机枪,光凭骑兵营恐怕是没法击败鬼子骑兵第13联队。

   虽然吉普车上的机枪手,已经尽量朝着马背上的鬼子骑兵射击。

   但是毕竟在吉普车上,而吉普车又处于高速移动的状态,后来鬼子骑兵挺鸡贼,把身体贴在马背上,机枪的准头就更难把握。

   这就导致被打死打伤了400多匹军马,加上新一团骑兵营被射杀的军马,一共近500匹。

   “多好的军马啊。”副团长邢志国叹道,“可惜了。”

   李云龙算了算,这次骑兵营被打死的军马估计得有几十匹。

   但是缴获小鬼子的军马却有大约300匹,缴获的军马减去被打死的军马,多出来两百多匹。

   这下骑兵营的兵力能扩编到800多骑,算得上是一个加强骑兵团的水平。

   这一仗也让李云龙看到了骑兵的重要性。

   在平原地形,骑兵依然具备优势,机动性和突击能力强,反应速度快。

   要是没有骑兵营和20辆吉普车的牵制,鬼子骑兵肯定会绕后去攻击步兵,那情况就大大的不妙了。

   即便是被敌军包围,也能利用骑兵的机动性突围。

   战马拥有很强的奔袭能力,如果1名骑兵拥有两三匹战马换乘,甚至能够长途奔袭千里,然后发起突然进攻。

   在第二战中,苏联、英国、德国都拥有相当数量的骑兵。

   好几位苏联元帅,都是骑兵将领出身,例如战功赫赫的朱可夫元帅等等。

   当然,如果骑兵使用不当,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例如波兰骑兵与德国装甲部队硬碰硬,诺门坎战役中日军骑兵与苏联坦克硬碰硬。

   目前新一团装备的坦克还不多,而且打完反扫荡作战,李云龙还得上交一个坦克营。

   所以,新一团发展骑兵还是很有必要性的。

   “马肉全部带走!”

   嘿嘿一笑,李云龙又说道:“等把马肉运回根据地,全团都能吃上新鲜的马肉。”

   “是!”

   曹江挺身回应。

   紧接着,参谋部便根据李云龙的命令,通知汽车营过来拉马肉。

   这些被射杀的军马比较的分散,需要开车过来拖。

   好在汽车营的大部分汽车都来了,运力充足,不会出现带不走马肉的情况。

   虽然马肉口感没有陈老板提供的罐头肉吃起来舒服,但是好歹也是肉,能补充营养。

   这近500匹被射杀的军马,加起来也得有三四十万斤马肉了。

   日军第39联队处的战场也很快被一营和二营打扫完毕。

   不得不说,甲种师团比二线师团鬼子的装备好得多,不仅使用九六式轻机枪,20毫米反坦克枪、37毫米速射炮、70毫米九二式步兵炮,甚至75毫米山炮都有装备。

   火力堪称强悍。

   要不是新一团装备了2个坦克营,新一团的1营和2营,想要击溃第39联队,还得费一大翻手脚。

   而且伤亡也会很大。

   在正面战场,国军想要歼灭第39联队这样的日军部队,起码得付出3倍于日军士兵的命。

   但是新一团有重炮和中型坦克,直接在半个小时之内将第39联队击溃。

   虽然甲种师团鬼子的装备很好,但是新一团主力早就看不上鬼子这些装备了,不过这些装备却可以拿去给民兵用。

   民兵装备上一流的装备,战斗力也不会差到哪去。

   经过训练和实战经验累积,这些民兵都是未来新一团主力的预备役人员。

   至于鬼子108炮兵联队和被航空炸弹炸死的鬼子处,则是基本上没有完好的武器弹药了,就连山炮和榴弹炮都被炸烂。

   不过,这些破烂山炮和榴弹炮也可以用汽车拉回去修一修,修不好的也都是好钢,到时候可以给晋东南兵工厂拿去融化重新生产大炮。

   还没等李云龙率部启程返回根据地,总部的回电便发了过来。

   除了嘉奖和嘱咐之外,老总还说等打完反扫荡作战,要好好的嘉奖他…

   看完电报的李云龙暗自滴咕,怎么感觉有种要被恭喜发财的感觉?

   把战场全部都收拾完之后,李云龙这才率部往晋西北根据地方向而去。

   ……

   第二天上午。

   北平。

   一架日军运输机缓缓降落在北平机场。

   田边盛武中将和栗林忠道少将从运输机上走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