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安排500吨级内河炮艇,对恒河水系势在必得
解决东巴已经不是问题,唯一的麻烦是清扫完所有的武装势力。
这群人躲在城市内,始终是不稳定因素。
但刘昌义的选择也很正确,主力部队仅仅是包围、占据,并未对城市进行大规模的清扫。避免这些人狗急跳墙。
用半怀柔的姿态,令他们投降。
实在解决不了的,再内外夹击,逐步清理干净。
这种办法可行,降低损失,顺带着令拉赫曼的治安人员接管城市。算是手把手的将小老弟扶持起来。
拉赫曼也有三十出头,身上有股独特的领导气质,在处理紊乱的局势上颇有天赋。
这个代言人选的不错。
对于接下来的用兵计划,楚云飞有了思路。
水陆并进,空中驰援。
要充分利用恒河三角洲的水系发达,避重就轻。
这种地带不适合装甲部队的长突袭,对路基要求太高。尤其是豹式坦克,三十多吨的重量摆在那。一旦碰上泥泞地带,恶心死人。
接下来要对阿萨姆土邦用兵,可以考虑把重点放在内河水系上。
东巴地区有两条大的支流,上千条小的支流,号称千河之地。
贯穿其中的是两条大的水系,贾木纳河跟恒河,一条从西北蔓延而来,一条从东北蔓延而来,在达卡区交汇,水系资源非常丰富。
马上到来的雨季,也会令河水暴涨,阴雨天气增多。
必须投入内河重炮艇,来作为主要的突击力量,充分发挥该水域的威力。
楚云飞比较中意500吨级的小船大炮,
排水量522吨,长52米,宽9米,吃水1.6米,时速16节。配备前后装甲炮塔,搭载100毫米舰炮,最大射程20公里。
辅助防空是20毫米厄利孔高炮,增加2座40管的122毫米火箭炮,威力极大。
除此之外,搭配小型的防空导弹。
火力强,输出猛,简直是水上的炮台。
可作为主要的突进火力,配合作战,投入12艘,分别向贾木纳河、恒河下游水系进行集结巡视。
仰光造船厂紧急抽调人员,将内河炮艇供应到前线。
搭载70吨、25吨级中小型炮艇,组成四个内河舰队,沿河流向东北、西北进发。
楚云飞的目标不仅仅是拿下东巴,而是将战局再度扩大,对峙天竺。
稳定东巴之后,东北的阿萨姆邦已经是囊中之物,楚云飞对他的关注不大。
调配2个师,足够横扫。
需要考虑的是西孟加拉邦(地图上写错了,不改了),以及北部的藏南地区。
从东巴往西,跨过西孟加拉邦便是东高止山脉,难以进攻,利于打阻击。
北部则是横推恒河水系、贾木纳河水系。
整体五个师的兵力,集中三个师往西北恒河平原推,两个师的兵力向阿萨姆邦跟西孟加拉邦进击。
意图是打一场单个兵团级别的战争,兵力控制在9-10万人。
远征军兵团主攻,安澜兵团作为防备兵力。
用兵的命令下达,远征军兵团几个师长按命令向东巴地区行军,分别到达库尔纳市、拉杰沙希、朗布尔三个区域。
从库尔纳市向西,直面加尔各答,属于西孟加拉邦的首府城市。曾经是日不落殖民时期的督府,政治地位重要,工业实力不俗,
侦察机开始频繁的到达东巴边境,甚至跨过区域进行巡查。
将天竺的兵力部署情况,汇报至曼德勒及前线指挥部达卡。
刘昌义负责缅第二兵团,以及远征军兵团的前线指挥。
两个兵团在手,一个用于守备东巴,一个用于开疆扩土,终于有机会一展雄风了。
部队集结的速度很快,反复的侦查信息也将敌军的部署情况摸排清楚。
在东部地区,天竺部署了四个军的兵力。
它51万部队中,45%的兵力部署于跟巴铁交界地带,表现出进攻的姿态。西部能够保证海上利益,以及对中东地区的石油把控。
25%的兵力用于东北地区,掌控西孟加拉邦、阿萨姆邦,防备于藏南。
剩下30% 的兵力用于纵深地带,以及内部的防守。
也就是说,它在东部联邦部署了差不多9个师的兵力,总兵力13万人。
楚云飞此次进击的兵力相当,远征军兵团总兵力10万人,加上三个内河舰队,以及空中力量,论兵力与对方相当。
说实话,两三个师都可以横穿它,安排一个兵团过来,实在是有点高看了。
作战目标不仅仅是横穿战线,更要用于攻占后的占领,拿下大半个恒河平原。
西孟加拉邦部署了17军(2个山地师、1个炮兵师、2个独立装甲旅);
阿萨姆邦部署了3军、4军,下辖5个山地师;
比哈尔邦(恒河平原)部署了33军,下辖3个山地师,1个炮兵旅。
番号编制很大,但并不满编。
部队集结完成,于3月17日,下达进攻命令。
内河炮艇率先突破边界线,对着岸上守备兵力发动炮击。楚云飞不宣而战,装甲部队迅速挺进,配合内河舰队向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