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科幻空间 亮剑:我楚某人一定帮帮场子

第536章 你天竺白象也不行啊

  贾坎德邦要是加入过来,楚云飞是举双手欢迎的。

   他划定的作战区间内没有包含贾坎德邦,因为该土邦位于山区,

   在东高止山脉的末端,主要部分位于焦达讷格布尔高原,人口不多,工业能力不强,唯一的优势在于矿产资源丰富。

   铁、铜、铀矿算是整个天竺NO1;其他金、铝、煤炭矿产的储量也不错。

   对于中盟而言,该地区属于桥头堡。

   居高临下,又有山地作为纵深,向西可继续威胁新德里,向东可辐射恒河三角洲。

   符合蚕食天竺白象的战略。

   楚云飞的计划是3-5月份,完成对三个土邦的占领行动,避免雨季来临时,陷入恒河三角洲的洪水之中。

   现如今比预期的想法要快,算上贾坎德邦的主动投诚,可继续向西调配兵力。

   主攻西孟加拉邦的两个机步师得到了军械物资补充,随即在指挥下向贾坎德邦逼近。

   目标是其重要城市兰契,并在兰契建设空军基地、导弹基地,以空中力量掌握该地区的主导权。

   第二周攻势

   远征军兵力向西进,则安澜兵团的兵力同样向西进发。

   作为后备兵力,随时准备投入战场。

   并按照作战线路,构建防守区域。

   楚云飞的目标是第二周完成贾坎德邦的占领及布防任务,并在中路军所在的恒河平原地带,打一场正儿八经的冲击战。

   北路军在阿萨姆邦的战事即将结束,随时可以支援中路军。

   驻扎于东巴地区的缅第二兵团,则抽调3个师的兵力向西孟加拉邦行军,接管地方。

   一进一防一守,三个兵团的作用分配鲜明,作战区域及调动区域也清晰明朗。

   刘昌义这几天忙坏了,按照曼德勒的最高指示,以前线指挥官的方式,将各师兵力拆解成团,对于地方各主要公路铁路,主要的城市区域进行分别部署。

   楚云飞给了大的进攻方向,但每个师辖三个旅,每个旅近六千人,辖两个团。

   每一路军都有6-12个团的兵力,需要统一安排,统一调度。

   最小的作战单位是营级,每营1000兵力,具备营级支援火力。

   战局的变化牵动了许多人的心神,

   艾森豪威尔是觉得拉胯,他的物资支援还没到,天竺怎么就丢了三个土邦了,其中一个土邦还主动投诚。

   这点得怪到日不落头上,当初的各个土邦跟军阀一般,立国之后也才刚刚解决这个麻烦。

   一旦出现不稳定因素,各个土邦还是有分崩离析的想法。

   日不落方甚至有点想笑,这个头号小弟完全独立出去了,看着他越惨,自己反而越高兴呢。

   看吧,没有大哥罩着,你只有挨揍的份儿。

   毛熊、白头鹰不禁开始怀疑,支援他到底有没有用?

   尼赫鲁一边拉投资,一边宣传双方的战果。楚云飞投入了百万大军,内部已开始动员,征召年轻人入伍,不日也能武装百万人,与之决战于平原地带。

   任何进入天竺的士兵,必将遭遇到三相神的惩罚。

   梵天、毗湿奴、湿婆必然会庇佑天竺,庇佑天竺军战无不胜。

   开始请神了是吧。

   不管出于何种目的,老美跟老毛子都给尼赫鲁提供了军械支持,一批美械跟苏械武器运输至天竺。

   并开放了战机等先进武器的售卖口子。

   只要对方花钱,什么都可以买。

   希望天竺能够打一场漂亮的阻击战,阻挠中盟,并反推过去。

   别人是忽悠,但尼赫鲁是真信了。

   不断的调配兵力,一开始的五万人已经往布尔尼亚地区集结了。

   动员之下,从中部战区、西部战区再抽调兵力,凑出另外的十五万人,继续往布尔尼亚集结。

   总计20万兵力,率先挺入前线。

   护卫恒河平原,护卫神圣的恒河。

   单从军容而言,天竺兵各个显得凶神恶煞,给人一股很牛的感觉。

   敌军大范围的兵力集结,中路军仅有两个坦克师,是否需要增兵?

   刘昌义判断了一番,觉得没必要。

   第一时间抽调内河舰队,向恒河区域汇合。毕竟阿萨姆邦的战斗基本结束了,它东面跟缅接壤,南部跟东巴接壤,北部属于藏地。

   被多方夹在中间,残余的武装成不了气候,留2个团足以剿灭他们。

   筹备空中部队,最大的问题是飞机场。

   必须在布尔尼亚后方建设临时机场,供轰炸机、战斗机停靠,运输后勤物资,运输弹药、油料等。

   双方的火力不在一个档次,天竺军装备的还是李恩菲尔德栓动步枪,这边已经是半自动、冲锋枪、全自动步枪。

   半自动是因为仍有部分士兵愿意使用半自动步枪,觉得该枪射击更精良,作战性能更好。

   但大多数还是更换了全自动步枪,一个班的火力,比对方一个排还猛,怎么比?

   当然了,后勤压力也大,需要充沛的后勤网络。

   从开战就修缮公路网,加班加点的整修,更要加固一些桥梁区,提前筹备雨季问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