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科幻空间 亮剑:我楚某人一定帮帮场子

第225章 伪军投诚,打开第三师团大门

  秋水岭的厮杀异常惨烈,11师血战不退,愣是全歼了后方的500名日寇,又重新夺回了秋水岭阵地。

   师部参谋全部阵亡,多位营连指挥阵亡。

   血水顺着秋水岭向下流淌,染红了整片山区。

   惊闻秋水岭的战况,楚云飞也倍感敬佩,胡师长的11师,不愧是国府之精锐。

   为此,他也主动发动进攻,继续朝着日寇的防守区猛攻。

   以榴弹炮朝着伪军脑门上猛点。

   一轮进攻下来,伪军死伤惨重。

   这下没人愿意往前顶了,上阵地就是送死,妥妥的给楚云飞送人头。

   金龙章是铁了心跟日寇干到底,伪军们却只是混口饭吃。

   现在不仅没有饭吃,还要送人头,谁愿意干?

   第三师团学精了,知道前线最危险,逼着伪军跟治安队顶在最前头吃火炮。他们缩在后方。

   反正死再多的伪军,他河边正三一点都不心疼。

   只要第三师团兵力完好,一切都相安无事。

   几伙伪军凑在一起,

   避开了金龙章内部商量,这样打下去必死无疑。

   投降了楚云飞,都是华夏人,认个错,给口饭吃总算一条活路吧。

   思来想去,他们决定投诚起义,计划在晚上打开汉口的城门,并调转枪口反攻小鬼子。给楚云飞的精锐部队带路。

   化身带路党,干掉小鬼子。

   这伙人之前叫皇军,起义投诚之后叫小鬼子,丝毫没有心理负担。

   阵线迅速崩溃,尤其是城外的一线工事,几乎都是伪军驻防,当他们全部调转枪口的时候,打了第三师团一个措手不及。

   负责进攻的虞啸卿、吴子强等师长见这等天赐良机,哪能放过。

   当即命令部队突进,务必杀进城去。

   楚云飞正休息呢,被急促的炮火声惊醒。

   通讯兵跑过来传达前线突发情况,伪军起义了,我军28师、30师已率先突进汉口城区。

   起义在楚云飞的意料之中,伪军打不了血战,也没有顽强的抵抗意志。

   鬼子让伪军顶在一线,这是自掘坟墓。

   只是没想到,刚打了两天,这伙伪军便受不了了。

   吃不得苦头,吃不得伤痛。

   这话多余,要是伪军能吃得苦头,又怎么会跟着鬼子干。

   鬼子一线阵地全失,30师、28师、150师、149师迅速压上,趁机冲击第三师团所在的城区布防。

   坦克车轰隆隆的开路前行,破开鬼子的路障,以破甲弹狂攻鬼子的火力点。

   随坦克之后的步兵,持冲锋枪、轻机枪火力逼近。

   仓促应战的第三师团遭遇到了灭顶之灾。

   战线一经崩溃,再想组织起来就难了。

   从数个方向突破,逼近城防区。

   河边正三也是被紧急叫起来主导大局,却并不清楚前线的敌情,敌人进攻到哪了,有没有进城,多少人反叛了。

   异常的混乱让鬼子的二线防御形同虚设。

   第三师团主力不得不退守城区,选择最后的巷战。

   枪炮声席卷了城内,携带着火焰喷射器的部队强行突进到了城中,以火焰烧灼日寇,给友军杀出一条血路。

   坦克逼近街道,一辆接着一辆,掩护步兵冲锋。

   从城防攻守战,立马变成了双方在街道上的拉锯战。

   拉锯战并不可怕,楚云飞不担心拉锯战。

   因为他的部队近战火力非常强。

   每个班有2-3挺冲锋枪,不管是M3还是汤姆逊,都是不错的冲锋武器。

   密集的火力为夜间突袭增加了胜势。

   不管鬼子的训练有多么精良,不管日寇的枪法有多准,在巷战之中,唯有冲锋枪才是神兵利器。

   恰恰这一点是鬼子最缺少的。

   手榴弹接连爆炸,不断的逼迫鬼子缩短防御。

   等鬼子师团长掌控了指挥权,发现北部的城门已经完全失守。

   伪军、果军全部涌入了城内,且还有源源不断的兵力挺入。

   部队已经呈现了颓废跟败状,不少宪兵队畏缩不前,畏惧火焰喷射器跟坦克,也畏惧那突突突乱响的打字机。

   必须奋力反击,将楚云飞的部队赶出城区,否则一切皆休矣。

   河边正三组织部队反击,召集联队长顶在最前,纵身死也不可后退半步。

   电话打向后方的司令部。

   “将军,古城之危急,需兵力援助。敌寇趁机钻入城内,我部难以抵御。”

   横山勇是能够听到隔江沿岸的动静的,密集的枪炮声,意味着进攻之猛烈。

   楚云飞部队的攻势,许多师团都领教过威力,同等兵力下尚能抵抗。一旦兵力弱势,必然被迅速歼灭。

   其冲锋势头之猛,如钱塘江之潮水,汹涌不息。

   令横山勇想不到的点是,楚云飞一直在城池外围进攻,消耗第三师团兵力。

   为何能突然的打破防线,兵不血刃的进入汉口城?

   这位十一军司令官的心中已有决断,

   令第三师团迅速掌握渡江的官船,保存主要兵力、辎重、物资撤离,搬不走的全部烧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