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七节 慈禧的算计
“陛下,这是满清督抚的效忠书。”
方山拿来了厚厚一叠文书,他这段时间可没有闲着,在北京会晤了李鸿章之后,就游走天下,到各地找当地督抚交流,不过他只是套一套近乎,他的身份代表皇帝,安一安满清督抚的人心。
之后他就一直负责此事,等北亰被占,光绪和慈禧失踪的消息传出来后,自然有人拿着他的信去找各个督抚商议,一开始可能还有人观望,过了一两个月都没有光绪和慈禧的消息,就有人动了心思了,当年吴三桂见李自成攻占北亰后,还知道向满清投诚了,现在日本人占了北亰,在日本和大明之间做一个选择,这个选择并不难做。
朱敬伦看到厚厚的一叠文书,叹了口气,真是人心散了啊,鴉片战争到现在,半个世纪过去了,满清朝廷但凡有点心,何至于有今天,西风东渐了半个世纪,这还是一个君君臣臣的天下,民族、国家的概念,哪里还有半分。
随意翻看了几封信,看到一个个饱读诗书的督抚大员,洋洋洒洒的漂亮文字,到了现在还遮遮掩掩,不肯果断的做决定,竟是一些模棱两可的的文字,很多督抚的态度是,要是确认光绪和慈禧罹难了,他们唯有借明师为君父报仇,被迫向大明效忠,如果光绪慈禧活着,他们还是要供奉正溯的。
不过朱敬伦并不求全责备,他要的是安定,统一天下不在这些督抚的意愿,而是已经到了国际外交层面,得摆平西方列强才能一统国家。
但看到这些督抚的言行,他竟没来由一阵恶心。
他也不关心到底谁效忠了,他只问:“还差几份?”
方山道:“有湖广巡抚张之洞的,两江总督刘坤一的,还有盛京将军依克唐阿的。”
朱敬伦叹道:“我还以为得有一些忠臣孝子呢。”
方山道:“都以为清帝和太后死了,若知道还活着,得扮一扮忠臣呢。”
朱敬伦笑道:“那就让他们扮个够,有他们扮的时候。”
这些督抚的效忠书信让朱敬伦踏实了,他至少知道,一旦改朝换代,北方乱不了。
首先是老百姓根本不在乎,因为老百姓没有什么民族国家概念。有记载称,1937年的时候,日本挑起了卢沟桥事件,有洋人,或许是一个传教士,跑到北亰附近一个村子里,告诉村民说日本人就要打过来了,当地村民竟然不知道日本,甚至都不知道已经改朝换代了。
这可是北亰附近,这可是1937年,这个传说或许夸张,或许只是一个个案,但抗日战争事情,确实有边远地区的老百姓不知道改朝换代的事情的,这个落后封闭的国度,实在是封闭的让人震惊。
指望这样的民族爆发什么起义,那是不可能的,只要不是吃不饱饭,甚至只要饿不死,是很少有人闹事的,大明开放了多少年,才开始有商人罢市向政府施压这样的现象,才开始有劳工摆工,要求增加工资这样的事情,这本身其实就是一个进步。
但忠臣孝子这种东西,肯定会出现的,大明多少年了,还是有士大夫阶层不肯跟政府合作,朱敬伦会给这些人找一个好去处的。
“英国人那边没有消息吗?”
朱敬伦放下国内的事情。
方山摇摇头:“德国和俄国的态度坚决,似乎两国达成了共进退的盟约,英国可能压不住他们。”
朱敬伦点点头:“压不住最好。现在我们得行动起来了,向每一个省都要派遣老练的公使,重要省份,直接从我们的行政官员中间抽调,给他们配足了保护人员,保护好他们,同时也是给当地督抚施加震慑。”
方山点头,又问道:“那清帝那边是不是可以发通告了?”
朱敬伦点点头:“准备好了就发吧。”
方山道:“准备是准备好了,伪清太后那边倒是配合,清帝似乎有些不满,发了不少脾气了,陕甘当地的官员被他骂了一个遍,他一边骂一边哭,那些当官的就跟着哭。”
朱敬伦哼道:“还知道哭,现在才哭,有些晚了。”
接着说道:“慈禧那边,交给你了,你知道我的想法,你去西安坐镇吧。”
方山领命离开。
这一切都在秘密状态下进行,皇帝有这种资源,也只有皇帝有这种资源,唯有如此,才能瞒过赫德的耳目,才能瞒过英国人,或许英国人会听到一些风声,但他们没有直接证据,况且光绪和慈禧远在西安,况且整个北方的军事力量都被日本粉碎了,况且北方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已经成了从大明退役回去的士兵,而这些士兵不但建制没有打乱,他们的军官还依然带着他们,甚至连军装和武器都带了回去。
这一切都是通过大明控制的铁路运作的,有一点满清的保守派可能没有说错,列强在满清的土地上修铁路,真的能够控制满清地方。
大明曾经在满清领土内招募了超过两百万士兵,几乎遍及各个省份,现在这些人依然拿着大明的军饷,依然由大明的军官指挥,趁着光绪和慈禧失踪的时间,当地督抚六神无主的时候,在各地都驻扎了下来,整个天下其实已经在大明的控制之下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