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蜂半场落后垫底的76人9分。
眼看这战绩就奔着东部倒数第一去了。
这时最高兴的人是谁?
76人吗?
不,最高兴的人是大鸟伯德。
在保罗-乔治的交易中,他可是跟黄蜂完成了首轮签互换。
黄蜂战绩垫底,就意味黄蜂有更大几率获得状元签。
可这是黄蜂的状元签吗?
不,这是他们步行者队的状元签。
所以看到黄蜂半场能输给76人这烂队9分,伯德满意的给自己点了一根雪茄,又倒了杯葡萄酒,抿了一口……
啧啧,老子眼光就是这么犀利独到!
听说NBA评委会马上要讨论今年常规赛的各个奖项了,这最佳总经理的人选……哎,怪不好意思的,可谁让咱那么强呢?
一个泡椒+二轮签+16首轮签就换来三主力+16、18首轮……
唉,都是往事了,不提了不提了……
等等!
胡这么一个在意选秀权的人为什么会这么舍得?
是泡椒真的值这么大代价?
还是他判断今年的选秀大会是个小年,里面没有他能看上眼的新秀?
伯德这么一想,顿时感觉杯中的红酒都没嫩个味了。
他决定好好观察一下黄蜂的下半场比赛,如果还像上半场那样没有竞争力,那里面说不定就有些猫腻了……
下半场比赛很快开始,胡浩南依然是让马龙落在了低位,对位的依然是76人最强防守人——罗伯特-考文顿。
马龙这次强攻依然失败了。
格瑞斯看了,心生有万千疑惑。
虽说她离开职业赛场一段时间,但开拓者的比赛直播,她一场都没有落下。
现在马龙一对一表现,跟印象中的相差不少。
不过她很快就想明白了。
在开拓者,对手的防守重心优先在利拉德等核心球员身上,即便到了轮换阵容,伊戈达拉的防守优先级也往往在马龙之上。
大树底下好乘凉,马龙需要面对的防守压力会小很多,自然能有更出色的发挥。
现在情况不同了,来到黄蜂,马龙就像是走出温室区的孩子。
马龙作为黄蜂队的核心球员,需要面对的是对方最优秀的防守人,表现下滑也是在所难免。
这也是一只雏鹰成长为雄鹰所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
格瑞斯现在明白胡浩南为什么从一开始就让马龙跟随科比进行训练了。
不过格瑞斯也发现,马龙完全可以采取更灵活的进攻方式。
比如马龙接到传球后,可以抢在考文顿贴防到位前,利用自己的灵活性进行摆脱……
格瑞斯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胡浩南,胡浩南听后回道:“让他自己在比赛中领悟吧。”
一个注定要拿来摆(练)烂(兵)的赛季,让球员在一次次挫折中领悟出来的东西才是最深刻的。
球场上……
马龙也在想办法。
考文顿的力量和臂展给他制造了太多麻烦,但他也发现考文顿的启动速度并不快,转身灵活度也不如自己……
科比的声音犹在耳旁响起:一个对手,他可能比你高大,比你强壮,不要慌张,注意观察,就像曼巴蛇盯着自己的猎物,发现弱点,然后攻击它……
第三节2分24秒,林书豪运球到前场,跟另外四名队友正好形成1-2-2攻击阵型。
这也是三角进攻的常用攻击阵型。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建立进攻三角。
虽然理论上只要三名球员不站在一条平行线上,就会形成一个三角。
但三角进攻中的进攻三角却因为目的不同也分为多种方式。
比如有以奥尼尔、加索尔等高大内线球员为进攻三角顶点的大进攻三角。
有以高大内线球员作为策应而形成的极具隐蔽性的移动三角。
还有有计划给外线球员制造内线强攻机会的换位三角……
本场夏洛特黄蜂队练习的就是这一种换位三角进攻方式。
这种进攻方式始现于禅师的公牛时代,禅师运用这种战术,创造性的让迈克尔-乔丹利用“运球转身后仰跳投”的中锋技术动作进行“内线强攻”的整体进攻战术打法。
这套进攻方式可以说囊括了三角进攻战术中所有内攻外联、内外接合的进攻形式。
也有不少球迷将这称之为禅师三角。
它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把三角进攻中的“顶点”换成了“外线小个球员”,以“外线小个球员”担当内线强攻和策应助攻的“战术中枢”。
……
黄蜂场上五人分别是林书豪、马龙、泡椒、大锤和比永博。
这几乎是胡浩南手里的最强阵容。
大锤突然拉到底角,给后面插入进来的马龙腾出位置。
与此同时,林书豪运球向马龙这侧移动,与马龙和大锤形成进攻三角。
另外站在弱侧的两人——泡椒和比永博则自成体系。
这就像是一场“3+2”游戏。
当马龙到达腰位,林书豪击地把球交给马龙后,马龙就成为进攻三角的顶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