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咱们今晚这里宿营吗。”小娘皮问道。
此时大军已经到了松花江上。这个年代的江面十分宽阔,冰冻三尺,可以走重达三十吨的基地房车。
杨凡看了看地图,说道:“是的,我们就在齐齐哈了滨的北边宿营,这里叫做,嗯,叫做呼兰。”
“老爷,呼兰是什么意思啊。”林月如眨着大眼睛问道。
“呼兰是满语,呼兰的意思就是独立的烟筒。女真人的习俗,烟窗是不在房子内部的。而是离开房子几米远独立矗立的一个单独建筑。”杨凡解释道。
“老爷,那怎么走烟气啊。”梅香不解的问道。
“嗯,这个简单,女真人的房子南西北三面是火炕,都连着。西炕不住人,用来供神位。而灶坑烧火,烟气从三面炕盘旋一圈后,走地下烟道,或者矮墙烟道连接到房子旁边五六米远的独立烟筒。”
直到七八十年代,东北传统的民宅烟囱,不是建在山墙上方的屋顶。也不是从房顶中间伸出来,而是立在距房山墙三四尺远的地面上。
烟囱独立耸立,有圆也有方,下粗上细,逐级向上收敛,外形像一座小塔,高出房檐约数尺。这种在房屋外侧竖起的烟囱,民间叫做“落地烟囱”、“跨海烟囱”,满语则称之“呼兰”。
这种其他地方少见的落地烟囱,来源于满族人山林中的住宅。
由于他们住宅屋顶是用桦树皮或茅草覆盖,东北冬季风特别大,人们烧炕做饭多用茅草、树枝,往往燃烧不尽。
如果将烟囱附在墙壁上或设在房顶上,烟火一旦被大风抽出去,落到屋顶上,很容易引起火灾,危害极大。
所以,就把烟囱设在距离房子稍远一点的地面上,比较安全,经久耐用,成为了东北房屋建造的一大特色。
落地烟囱,通过有内留烟道的矮墙搭建连通屋内火炕的炕洞,俗称“烟囱桥子”,烟火经过炕洞循环,再经过烟囱桥子,到烟囱口时,已经没有半点火焰、火星儿存在,也就很少发生火灾了。
“老爷,难道这里是因为有个大烟筒才得名呼兰的吗。”小娘皮问道。
“应给是这样吧,这里人少,这个地方有个不错的大烟筒,就用作地名了。不过这里往南,过了松花江,有一座古城废墟,就是当年大金国的都城会宁府(今天哈尔滨市阿城区)”
林月如问道:“老爷,岳爷爷说要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是不是这里啊。宋朝的钦徽二帝是不就关押在这里啊。”
“这个还真不是,黄龙府离这里不远了,过了松花江,有个扶余城,过了扶余城,不远处就是黄龙府了,不过现在应该早已是废墟了。”杨凡解释道:“而钦徽二帝被关押在五国城。那个地方也不在这里。沿着松花江向东北方向走五六百里,有个依兰城遗址,就在那里。”
哈了滨没有城,只是一个小村子,可是呼兰却有一座土堡。这里驻守着建奴的一个牛录。这里是大清最北边的一个据点。
其实,大清对北边的女真人,他们也是防着的。
建州女真吞并了辽东各部之后,又吞并了海西女真四部。也就是叶赫、哈达、辉发、乌拉。这些人组成了现在的满洲八旗。
而东海女真和索伦人、北山女真,始终处于册封糜系状态。这些人随时都有可能袭击建州的城镇。
清朝建立后,花费了偌大心思,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把他们各个击破。又通过联姻拉近关系。用了小一百年,才算把他们收服。
土堡之中的牛录额真古勒占布泰,看着一眼看不到头的东海女真大队,顿时吓得大叫。
“把城门关上,快点,你们这些猪。”
“把人都集合起来,都上城。”
土堡里鸡飞狗跳的,三百个旗丁披甲的披甲,找武器的找武器。乱做一团。
这个城里大概有满洲人七八百户,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民族二三百户,大概相当于一个卫所千户的样子。城里有些铁匠铺子、皮匠铺子、碾坊、皮草铺子、当铺等。算是松花江北岸一个小的商业据点。
这还是杨凡南征以来,第一次见到建奴的兵马。
杨凡抱着膀子,饶有兴趣的站在下面看。夫人们也用望远镜观察,其实她们都没有见过建奴。小娘皮和林月如主要是去蒙古出差办事。
东海女真和北山女真的各路首领,也都谈笑着,对这个土堡指指点点。浑没有当回事。这样小的城,就是个土围子,他们一吹号角,部落里的勇士就冲进去了。
从这里开始,就进入建奴的势力范围了。杨凡出兵的消息也会很快的传到沈阳去。杨凡已经得到情报,阿敏带着镶蓝旗的骑兵已经返回了。
他们攻击茂明安山城的时候,消息就已经传到了沈阳。
皇太极得到消息,就提前做了防御措施,让阿敏回来主持。
八旗是一种寓兵于民的组织。一个牛录有三百兵,但不是只有三百户。而是指服役的兵三百人。一般八旗都是三丁抽一。现在随着八旗人口基数的扩大,有时候是五丁抽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