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大型星港‘蓝星一号港’,进展缓慢的婆罗洲攻略行动
作为一个平日里,不太容易被普通人所注意到的领域。
港口,实际上是一种专业化程度要求极高的生产设施。
星际时代,对星港的规格划分,不同文明之间的标准都不太相同。
毕竟彼此之间的科技路线不一样,种族、制度、政体更不一样。
很难实现完全一致。
但通常来说,对‘大型星港’而言,
‘最起码具备,容纳一支总吨位百万以上、即拥有十到二十艘主力舰的大型舰队停泊,并同时拥有对其进行完整的补给、保养、维修等各项能力。’
这一个标准,是在星海之中隐隐共通的。
二十艘左右的主力舰。
若是以一个文明的整体而言,看上去是不怎么多。
可若是考虑到之前‘一艘主力舰就足以镇压整个蓝星文明’的概念,这就很夸张了。
通常来说。
三位数规模的主力舰所构成的舰队,就已经是一个文明里当之无愧的主力舰队了——
——听起来像是废话文学,实则不然。
这里的‘主力’,既有‘主体由大吨位主力舰构成’的意思,同样也指代‘军事存在之中的支柱主力’。
前者是战舰吨位、舰种级别上的差别,后者则是对文明一整个军事版图战略部署里的讲究。
不能一概而论。
这种级别的舰队,不是以文明主体、最高当局的意志而进行的大规模行动,等闲是很难见到的。
就好比,若是去打个土匪流寇、清洗一帮黑社会团伙啥的,也不可能让中央政府直接出动野战军一样。
如果把三位数规模的主力舰队,类比于一个野战军。
那么这些二三十艘、三四十艘主力舰所构成的大型舰队,就相当于团、旅、师这样的下级编制了。
整体战斗力,自然远没法和主力舰队相比。
但胜在编制灵活、功能性多样。
大规模地出动主力舰队,就好比是一场举全国之力的豪赌。
派出去的舰队,那每天每时每刻都是在消耗着海量的资源的。
若是需要它来对付的目标、需要靠它争取的成果,比不上派出它所需要消耗的开支...
...那么,它就会变成一支杀人见血的神剑,扭头就把自己的召唤者给吃掉。
倾国之力供养的大规模主力舰队,不能随意出动。
通常来说,在星域里最常见的,也就是大型舰队的配置了。
可能有些时候,数量会多一些。
比如说增派额外的辅助舰艇、轻型舰艇,给它兵力加强一下。
但至多,也不可能多到七八十艘、上百艘的地步。
这个数量级,是一个产生质变的过程。
——因为星域里,很少会有这么大规模的星港。
话说这就是在套娃了。
一个解不开的莫比乌斯环:
因为单支舰队船舶数量不会太多,所以大型星港的泊位数量也不会太多;
反过来大型星港的泊位数量,也导致了很多文明没法给单支舰队增派太多的主力舰...
...很难说到底是谁在影响谁,谁又决定了谁。
但它就像是很多社会上不成文的规矩那样,伴随着星域贸易的流通,不断传播、互相影响。
渐渐地,变成了绝大多数文明的共识。
一般来说,即使是大型星港,拥有五十座十万吨级别的主力舰泊位,那都顶天了。
再多,就会让空间站的整体结构变得相当臃肿。
就像是之前说过的、‘战舰长度与护盾包覆程度’的关系那样。
进一步增加的空间站泊位数量,会导致空间站的布局不平衡,所需求的结构大小也会几何式增大。
...因此。
综合各方面的需求和成本。
从一开始,对蓝星上打算部署的大型星港。
工业生产部那边,就将之确定在了‘五十座十万吨级泊位,万吨级、千吨级中小型额外增设若干’的指标上。
应该说,对于这个指标。
以帝国目前的工业能力,想保持加速状态快速完成,是很简单的。
泊位不是船坞,没那么难修建。
...实际上即使是船坞,也不是很难修建。
当然,这是相对于建造战舰来说。
它虽然没有前星际文明时代、在地上拿油漆画个长方形,就相当于‘搞定了一个车位’那么简单。
可仅仅是腾出一个有遮蔽的空间、顺带规划好栈桥、拉好当战舰对接时需要为它进行补充的各种资源管道,说实话也就那么回事儿。
五十座十万吨舰船泊位,工程量说不定还不到一艘万吨级重巡的一半多。
“...此外,由于蓝星这座大型星港,我们目前的预期目的,只是为了让它承担物流中转枢纽的责任,
主要任务,也就是为舰队提供后勤补给而已,
因此,它的工程难度,相比我们的致远星母港,是降低了好几个数量级的,”
吾妻在向苏文作近况报告的时候,语气是非常乐观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