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开局去荆州救关羽

第596章 一战功成

  “咚咚咚……”

   汉军阵中传出了隆隆的战鼓声。

   脚踏弩、床弩一齐发射,密集的利箭飞向敌军。

   这时候不需要准头,密密麻麻的箭矢如同疾风骤雨般飞向敌军,巨大的力道穿破了西域人的皮甲,甚至凭借撞击力,把西域士卒掀翻在地。

   后军战马踩到前方的尸首,立刻人仰马翻,造成二次甚至多次伤亡。

   此外,相当多的战马受惊,再不听骑兵指挥,甚至狂暴甩掉主人,自行逃离。

   极短的时间里,西域军就损失惨重。

   待西域军再冲近一些,锋利的标枪、飞斧投了过来,紧接着就是拴着长绳的炸雷,在军中此起彼伏的炸开。

   恐怖的冲击波将爆炸地点周围的骑兵尽数“撞”倒。

   再然后,是更加密集的弩箭。

   那是手持连弩和五十发连弩射出来的,最前排的西域兵如同麦子般倒下。

   远处,乌孙斥候和大宛斥候见了,下巴都掉在了地上,马不停蹄的将这恐怖的景象送回自己的阵地。

   战场上,西域军依旧在冲锋。

   但大军似乎永远冲不过汉军阵前70步。

   因为,在经过了火炮、炸雷、弩箭的多重洗礼后,在踏过同袍的尸首后,他们迎来了另一种新型武器。

   火铳。

   汉军火铳兵分成三队,连续不断地射击。

   在呛人的硫磺味钻入汉人鼻腔的同时,无情的铅丸轻易穿透了西域人的甲胄,钻入了西域人的身体,在他们体内留下了恐怖的伤口。

   铅丸持续不停地飞驰,将70步左右的敌人和战马打成筛子,一批批地倒在地上,堆了厚厚的一层,形成一道矮墙。

   西域后军刚刚纵马跳过尸体的“矮墙”,旋即就受到了汉军的热烈欢迎,送上滚热的小丸子,一命归西。

   又过了一会。

   火炮完成了第二次填装,轰鸣的巨响再次在战场各个方位传播开来。

   恐怖的杀伤力席卷了近在咫尺的西域人马。

   一点一点铸就尸山血海,可谓【纵横尸暴积,万殒少全生】。

   **********

   在巨大的伤亡下,西域人终于恐慌了。

   他们发现,无论他们多么愤怒,无论他们使出什么样的骑术,无论他们摆出什么样的阵形,在汉军的强大火力下,永远都不可能冲到汉军阵地。

   这,就是一场单方面的屠杀。

   他们停下了冲锋,开始缓缓后退。

   阿斗微微一笑,道:

   “冲锋!”

   早已经按捺不住的汉军骑兵始一得令,立刻如利箭般飞奔出阵,杀向山谷。

   正准备退回阵地的西域军顿时怕了,慌慌张张的往回跑。

   还有部分不怕死的,依旧准备向前冲锋。

   原本就没多少秩序的阵型立刻乱套了。

   汉军自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战机,以最快的速度,挥舞的武器杀入西域军中。

   此时,一方混乱且斗志全无,一方杀气腾腾、斗志昂扬,战斗结果显而易见。

   “哒哒哒……”

   惊天动地的马蹄声震动四野!汉军急如暴雨,拍马如飞,如同死神一般杀伐。

   战场上一队百余人的西域兵,尽量保持的队形,向山谷逃去,汉军见了,立刻对他们集中射击。

   一阵怵人的破空声后,这队西域兵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插着几支劲弩。

   由于距离太近,强劲的弩箭轻易穿过皮甲透体而入,深入五脏六腑,快速磨灭着西域人的生机。

   相同的场面出现在战场各处,惊得驻守在山谷的西域兵连连后退,惊得战场上的西域人心惊胆落。

   “投降不杀!”

   “下马跪地不杀!”

   汉军适时喊出来劝降口号,给西域人活下去的希望。

   在此起彼伏的劝降声中,西域人成片成片的跳下马背,跪地乞降。

   汉军得以快速贯穿战场,短时间内冲入山谷,犁庭扫穴般冲破各处缺少防守的阵地,向山谷内侧杀去。

   此时,赵统、赵广、廖化等人早就展开的反击,已经在山谷里四处冲击西域联军,将西域军各处防御工事破坏殆尽。

   汉军主力抵达后,轻而易举的大肆掩杀。

   与此同时。

   大宛、乌孙两军早已经自西侧绕行,抽出了锋利的马刀,砍向了战场南侧的西域军。

   他们可没有投降不杀一说。

   为了平息汉人的怒火,为了减轻自己的罪责,为了避免被汉人皇帝清算,大宛和乌孙的将士杀得分外卖力。

   创造了比汉军主力更大规模的杀伤战绩。

   南路的5万西域军几乎全军覆没。

   *************

   傍晚。

   疏勒山谷归于寂静。

   数不清的俘虏被汉军绑成串串,首尾不可相见。

   一堆堆的篝火升起,一锅锅马肉沸腾,汉军大口吃肉,庆祝胜利。

   而俘虏,只能吃些烂掉的野果和骨头碾压成的【骨泥】果腹了。

   中军帐中。

   匈奴头领、乌孙将军、大宛王子和车师国的将领,一齐跪在阿斗身前,个个面色僵硬,心中惶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