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一章 日新月异的大秦,以及最后的正戏
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大秦的第一次阅兵仪式,不仅给嬴政满满的感动,也给了大秦百姓,乃至异国人无比的震撼。
不管是整齐的骑兵和步兵方阵,还是那些黑鸦鸦的各种新式装备,都给他们带来了极为强大的自豪感。
对于大秦百姓来说,这才是他们心目中的强国。
对于异国人来说,这才是他们不远千里,不远万里奔赴的理想之国。
每个人的面孔都是不一样的,但每个人的心情却一样的,都在为身处这样的国家而兴奋。
阅兵仪式只持续了一个时辰,咸阳的热闹却直到两个时辰后才结束,特别是赵昊亲自改编的那首《赳赳老秦》,几乎每个老秦人都在哼唱,越唱越上头。
可除了百姓们的热闹,大秦朝廷的热闹也不少,比如阅兵仪式结束后,嬴政亲自主持了一次朝会。
这次朝会,嬴政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不仅亲自书写‘大秦英雄纪念碑’的篆书,还亲自点名十大开国武勋,其中以王翦为首,属于第一批进玄鸟阁的二十功臣。
之后,这批进阁的功臣,纷纷表示自己将辞去军中的职务。
其实他们心里都清楚。
始皇帝给了他们更进一步的荣誉,作为交换,他们必须逐渐减弱自己在军中的影响力。
不淡化影响,也是不行的。
在今日这场盛大的阅兵仪式中,赵昊向他们展示的各种新式武器,新式装备,已经让他们这些在军中混迹大半辈子的将军赶到陌生了,甚至连有些武器的作用都不知道。
很明显,大秦太子在改制朝廷权力架构之后,要对军队改制了。
这在他们这些老将心中,并不是什么秘密。
在这之前,秦朝的兵役制度以及军队的编织和统辖,实行的是郡县普遍征兵制度和常备兵制度,凡爵自不更以下的十五岁男子,随时皆有被征调当兵的可能。
但是,这种兵役制度,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大秦了。
这些年,随着赵昊南征北战,大秦基本已经结束了周边外患的影响。
而目前的大秦,最需要的时间积蓄实力,拓展海外。
但在积蓄实力的这段时间,该怎么提高大秦百姓的积极性呢?只有改革,不断的深化改革!
所以,之前那种近乎抽调民力的军功爵制度,必须要停下来。
特别是现在繁荣的经济发展,使得大秦需要庞大的劳动力,而劳动力的价格也水涨船高。
光是关中之地,每个成人每天的工资就是两百钱。
这在以往的大秦发展中,是绝不可能的。
由此可见,大秦在不需要如此多的常备兵力的情况下,是不是应该解放劳动力,解放生产?
尽管老将们不懂如何治国,但他们的消息并不闭塞,在赵昊监国的这段时间,他不止一次去大秦帝国理工演讲,其中最引发反响的一次演讲。
是关于自愿征兵制的想法。
将征兵的年龄范围,限制在十八岁到二十八岁,且在当地上过小学以上的课程。
另外,当兵以自愿为主,一旦被征召入伍,必须服兵役三年。
之所以没有提出后世的兵役制度,是因为赵昊十分清楚,现在的大秦,百姓们武德充沛,在征兵这一方面,根本不用强制执行。
军队的格调,应该是历史之最。
毕竟,军功爵制度的影响摆在那里。
而赵昊除了改革兵役之外,还有其他的想法。
那就是对大秦军队战力,极为不满意。
大秦的军队,应该是一支纪律严明,专业素养过硬的强大军事力量。
这样的军队,人数可以比不上之前的百万大军,但战斗力绝对要超之前的军队。
因此,参军这种事,不是你想参军就能参军的,还得看军队要不要你。
特别是大秦现在已经在各郡县建立公办学校,让大秦百姓的孩子能够进入学校,系统的学习大秦的文化知识。
根本不着急招一些大字不识一个的军人。
当然,改革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即使这些老将退出了军队,但依旧可以发挥余热,大秦军事学院已经给他们留了位置,他们可以将自己的作战经验,传授给年轻的将领。
一旦这些年轻的将领学成归来,再结合大秦最新的军事装备,大秦军队的战斗力,绝对能翻数倍不止。
而这一切,全都在赵昊的计划之中。
时间过得很快,距离大秦阅兵仪式已经过去半个月了。
大秦的官吏也陆陆续续搬到长安工作了。
其实,长安距离咸阳并不远,也就隔着一条渭河。
甚至连始皇帝经常去的上林苑,就在它旁边。
虽然目前的长安只是一座小县城,但随着大秦建筑集团的不断扩建,相信几年之后,这座小县城就会成为世界上最先进,最繁华,最大的都城。
而这一切,都称为大秦速度。
现在的大秦,可以说一天一个样,不仅连老秦人都惊叹大秦的变化,那些即将离去的使者,都感慨自己为何没有生在秦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