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姜祁轻声的念诵着天论的开篇。
可以说,这是荀子精义的集大成之作,讲述的正是“人定胜天”与“制天道而用之”的道理。
同时,这也是荀彧修行的核心。
在全面接收了荀彧的“术”之后,姜祁并没有睁开眼睛,因为这只是一个开始。
方才就说过,汉朝时期文道修行者的内核是“精神”。
虽然荀彧本人的精神意志和姜祁肯定是不一样的,这种独一无二的意志也不会是传承。
否则,姜祁就会变成第二个荀彧。
这个道理,就跟当初姚广孝没有将自身三教同修的精神意志传承给姜祁的原因一样。
但是,虽然独有的意志烙印不能够传承,但精神强度是可以的。
“呼”
姜祁缓缓的吐出一口浊气,只感觉脑海泥丸宫一阵通透。
那感觉,就好像是在闷热的夏天,额头接触到了冰块一样。
突如其来的通透让姜祁的精神一阵振奋。
精神与灵觉不同,两者看似是一个东西,实际上压根就不在一个赛道。
灵觉是依靠灵魂,借助玄炁延伸出去的“眼睛”。
而精神意志,则要更加的本源一些,脱胎于人自身的“自我”。
对自我的认知越清晰,精神也就越强悍。
所以,汉朝时候的两个修行方向,看似是背道而驰,但实际上最后是殊途同归,都是在开发与挖掘“自我”。
只不过是侧重点不同而已。
而姜祁此刻,就迎来了精神上的强化。
精神与意志是两个概念。
举个例子,前者是人本身,后者是这个人锻造的铠甲。
没有人穿,铠甲就失去了意义,没有铠甲,人就没有安全感。
而这副名为意志的铠甲,要自己亲手打造。
来自荀彧的铠甲不能够继承,但前者可以。
精神在萌芽,然后缓缓的膨胀,生长,最后成长为参天大树!
姜祁只感觉自己感知中的世界更加的清晰可见,就好像之前看世界的时候,眼睛上蒙着一层轻纱,现在轻纱褪去。
“铮!”
姜祁依旧闭着眼,但眼中却闪耀过一抹无形的光芒。
“成了。”
姜祁轻轻的呼出一口气。
荀彧的传承基本上已经全部接收。
最重要的“精神”与“术”,都已经如臂指使。
剩下的就只有,给精神套上名为“意志”的铠甲。
这一步急不来,需要姜祁自己去参悟,不能直接拿荀彧的过来用。
对于别人来说,这一步会很难。
因为一般的文道修行者,都是先有了名为意志的目标,再去抟炼精神,姜祁完全是反了过来。
根基无比的深厚,那么踏出这一步就会很简单。
现在姜祁的眼前就有一条康庄大道。
这条路的名字,叫做“制天道而用之”。
不能急于一时,慢慢来。
姜祁心如此想着,结束了这一次打坐。
从今天开始,姜祁也算是有了足以和神灵正面争锋的底气。
神霄雷霆还差一点火候,要是对上之前的祝融,还是有一点不太够用。
但现在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
荀彧的传承补充了这一点不足,也弥补了姜祁正面战力的强度。
虽说姜祁还没有找到自己的“意志”。
但这是修行上的事,无关战力。
要知道,荀彧荀令君,可是和丞相齐名的存在。
如果要在那个时代的文士中排名,诸葛亮和荀彧可以争前三。
之所以不是前二,是因为还有一个叫做周公瑾的人。
那一把火烧出了天下三分的东吴大都督。
这三位,想要分一个清晰的一二三位,还真不容易。
同时,姜祁不得不感叹世事弄人。
要是这三位都在刘备麾下效力,那么哪来的天下三分?
直接就是炎汉破而后立活出第三世。
当然,姜祁也就是想想,这般的人杰,认定了一个目标就不会改变。
每一位都有绝对的自信,都认为自己的路绝对正确。
要是没有这样的自信,他们也不配站在一个时代的巅峰。
诸葛亮想要破而后立,扶一个新的汉室出来。
荀彧想要驱虎吞狼,而后还政于刘。
至于周公瑾,则是想要以孙氏代刘。
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九州安定,很难说谁对谁错。
但最后,三者似乎都是功亏一篑。
摇摇头,没有再去想这些东西。
姜祁站起身,突然发现赵莹儿正局促的站在角落,手指交叉在一块,低着头不说话。
而在姜祁的面前,正对房门的方向,则是一双美丽的眸子。
“这位小姐姐是?”
顾清韵眯着眼睛看着刚刚睁眼的姜祁。
她知道姜祁方才在修行,所以没有出声,更没有贸然打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