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带着全家去逃荒,我有空间满仓粮

第223章 捐盖私塾

  流水席摆了三天,杜家门口象征着书香门第的旗杆也早已经竖立好。

   又过了两日,十月初三,耀哥儿的水痘彻底消下去了,一直留在杜家整整七天的王太医也要回去了。

   王太医原本身为太医,根本不可能留在一个从五品官家中这么长的时间,还是慕容玄特意下了一道诏,让王太医留在杜家,直至耀哥儿的水痘痊愈。

   今日,王太医功成身退,杜家自然要备上厚礼。

   关于这礼物送什么也很有讲究,王太医本来就是医药世家,不但家学渊源,而且生活很是优渥,自是不缺银两。

   所以如果送些金银,或是玉佩锦缎的,人家估计都不收。对于太医而言,最喜欢什么,无异于珍贵的药材。

   所以杜幼菱昨晚就从空间里,拿出一支百年老参,没有用五百年份的野山参,那个送给王太医,必定会引起王太医的注意。

   毕竟他是太医,更知道五百年份的野山参能有多珍稀。平日里就是太医院给各宫妃子用的人参滋补品,也不过就是二三十年份的。五十年份的人参,都是留着在病中需要的时候用。

   一百年份及以上的人参,那都只有皇上皇后太子,以及宫中较为显赫的四妃才能用!

   所以杜家将上百年的人参送给王太医,绝对能送到人心坎上去。

   对于王太医这样的医科圣手,多多交好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毕竟杜家有耀哥儿这样一个年岁还小的娃娃。

   以及后面几个哥哥成家娶妻,有了孩子之后,这有了王太医这个人脉,也是百利无一害的。

   果然,王太医在看到那支一百年份的老参时,瞬间就双眼冒光了。

   一时间欣喜难耐,虽然嘴上说着“太贵重了”,但还是没有客气地迫不及待收入囊中了。

   杜家人看王太医收了,心里也高兴。毕竟这就算是有往来了,不提去太医院请人,就是王太医下值回到自己府上,有时候要是杜家人真的求到了王太医的跟前,也是有了一份情谊在,不是。

   耀哥儿水痘好了之后,就可以来正院了,看到杜幼菱直接小手一张就要抱抱,小奶音糯糯的,说:“耀哥儿几日没见小姑姑,可想小姑姑了~”

   “哎呀,我们家最最乖巧的耀哥儿,小姑姑也可想你了呢~”

   杜幼菱抱着耀哥儿好一番爱的摸摸。

   耀哥儿水痘好了之后,又被拘在家里几天,等他彻底恢复了元气,蹦蹦跳跳的了。

   杜老二才提带着全家回一次千水村。

   正好耀哥儿也好了,带着耀哥儿一起回去,就是杜星剑请的假期到了,他是要立刻回宫里当值了。

   除了杜星剑,杜家其他人这一次都回了千水村。

   杜老二这一次回去,其实是想给村里盖一个私塾。

   从两个儿子中了举之后,杜老二高兴之余,就感慨读书对于农家的重要性。

   又想起村里至今没有私塾,村中家境富裕适龄的孩童,想要读书,都要去隔壁村念书。

   如今鸿羽和清安又中了举,是要回村去祠堂里磕头敬告老祖宗的,而且回乡也要办一场席面。

   另外就是杜老二计划的,给村里捐一个私塾。

   盖上五间青砖大瓦房,另外围个院子,就在祠堂不远处的那处空地,回头他再掏钱请个秀才过来私塾中教书。

   不说旁的,私塾建起来之后,村里的小孩可都有地方读书了,不用再天不亮就要走路去邻村读书。

   十月初八,杜家人回到了千水村。

   三进院还是一如既往,被留在这里的仆人打扫的一尘不染,乡亲们还是热情无比,一见杜家人回来就送来应季的瓜果蔬菜。

   不要还不行的那种。

   杜家人和村里人寒暄一番之后,就回家休整了。

   等到了次日,杜家就开始办席面了,仍旧还是三天的流水席,还是办的热热闹闹的。村里的大人小孩都吃的很是满足,对杜家的好感又是蹭蹭地往上冒。

   以至于随后,杜老二又提出要给村里捐个村学出来,那千水村的老老少少都是感动的不行,有几家人甚至都流泪了。

   也都是温饱之家,却也想让孩子逆天改命,但是供养一个读书人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且村里还没有村学,要上学只能去隔壁村子上。

   路程说远不远,说短也不短,十里地的样子,一来一回就是二十里啊。也有很多父母,都舍不得孩子们起早贪黑天天赶路,受这份苦。

   如今杜老二说给村里捐一座村学,千水村那可真是没有一家是不激动的。

   以至于里正带着族老们又对杜家人感激了一番。

   没错,里正之位,杜老二在去年的时候,就已经又交给了李叔。

   实在是他这些年的重心都在京城,一家老小也都住在京中,只有每年祭祖、年后,或者夏天避暑的时候,会回到千水村住些时日。

   村里的事,杜老二实在没时间管,虽说有李叔代管着,但终究也不方便。比如村里人,谁家写了文书,需要到官府备案的,这些都是需要里正本人也跟着出面的。

   虽然前几年,众人想让杜老二一直兼任,可是时日久了,无论是杜老二还是村里人,也都发现了不方便之处。

   所以最后,这里正还是由李叔继续担任。但是李叔也上了年纪,渐渐也不想管了,准备过几年让他大儿子李大力接班。

   杜家要给村里盖村学这事,杜家出钱,村里人出力。

   地址也好选,就在祠堂不远处的空地上,众人一直认为那里是个好地方,也能让老祖宗们听到娃娃们的读书声,知道他们千水村,也要慢慢出读书人了。

   地址确认好之后,里正又找人测了宜动土的好日子,杜家出钱,千水村在村里的全部男丁都神情激昂地加入盖房子之中。

   妇女们做好外勤,就连小孩子们都知道给干活的大人,时不时递上一碗水。

   全村人齐心协力,不到十日,五间青砖大瓦房带着一个大院子的学堂就盖好了。

   杜老二早从邻村请来了一个家境贫寒,落第三次不愿再考的一个秀才,来给孩子们启蒙。

  喜欢带着全家去逃荒,我有空间满仓粮请大家收藏:(kongyunge.net)带着全家去逃荒,我有空间满仓粮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