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历史直播:从千古一帝开始

第33章 始皇评价其四——书同文 shuhaige.net

  [隶书的字形变圆为方, 笔画改曲为直,改连笔为断笔,从线条向笔画,这也是如今我们写的汉字的大体原型,如今汉字的书写规律基本和此相同。

   隶书相比小篆更加简易,更加易于书写,渐渐受到了全国追捧,反而成为了全国百姓的通用文字。

   小篆作为秦朝官方标准文字,皇帝写诏书,国家文件都用小篆书写。

   非官方文件基本都用隶书抄写,形成了两套并行而又互不干涉的双轨制系统。

   而随着秦始皇修改字体统一字体,由此还衍生了书籍的第一次革新。

   我们都知道先秦时期文字都是刻在竹简上,之前的文字繁杂刻录不易,所以追求的都是言简意赅,一个字能表达的绝对不用两个字。

   而统一与简化的文字不仅仅解决了日常交流等文化层面之上,帮助秦国完成了同化六国的第一步。

   还衍生出了一项影响千年的制度:官僚制度。

   官僚这个词如今代表的含义不是太好。

   但整个官僚制度及官僚系统是中国古代政治上最重要的几项发明之一。

   文字统一,相当于把整个官僚系统的地基夯实了。

   统一的文字,顶层的政策可以直接传达到社会的底层,底层财税可以源源不断输送中央,动员能力相比之前有巨大的提升,一个散装的华夏正在慢慢的凝聚成一个整体。

   而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是认识到嬴政这个政策的高瞻远瞩,历朝历代对于民间是严厉禁止篡改文字的,字典由官方出版。

   通行文字必须以官方标准字体书写,违反者最严重可以判流放、死刑。

   我们今天所用简体字,很多都可以在古代书法纸帖之内找到,就是因为名家在书写时候为了方便或者意境,进行自己的删改,而如果不严加禁止,民间各地都会有自己的简化字通用本地,而习惯了本地简化字去了外地反而看不懂了。

   任由其自由删改简化,用不了五十年,又会出现一个马有个七八种写法,各种写法之间还毫无规律。

   各地方言不同,现在文字也不一样,那官方政策就无法准确传达到各地。两个地方的文化和沟通就有严重的障碍。

   而书同文政策的实行——不仅仅功在当代,更是利在千秋。

   如果把这份功劳分成一百份,始皇应该独占一半。

   为什么?

   因为并不是离了李斯和程邈就造不出新字通行天下,区别就是到底比他们造的更好还是更差。

   而只有始皇一人才能大力推行这一政策,以自己无上威望去推动这一政策的实行。

   不信你换扶苏在这个位置来试试?

   李斯创造小篆,儒家绝对会说李斯的小篆失去了华夏文字之韵美然后自己献上一份,军功贵族也会内部选出一人来打擂台,甚至于宗室子弟都会想方设法搞一套字体出来。

   为什么?

   这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通行文字形体的问题了,已经涉及到朝堂派系权利的争斗。

   李斯肯定不可能是天降圣人吧,一个人闭门在家就把字造出来了,肯定要有人从旁协助吧。

   定好之后论功行赏,李斯这一派系是不是独占最大好处,属于这一派系的人是不是都会升官?

   之后他们会不会提拔也是以自己派系为主要对象?

   权利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消失只会转移。日积月累之下儒家、军功贵族、宗室的权利是不是就减少了?

   扶苏能压得住吗?即便一言而决采用了某一系,那另外几个派系就不会下绊子了吗? 起码磨磨洋工是没问题的吧?

   你可不要告诉我学朱元璋不听话就杀?

   朱元璋在大明朝堂的威望并不比嬴政在大秦的威望差。

   朱元璋和嬴政也是为数不多勤政的君王。

   嬴政那时候还是竹简,史记记载每天都要批阅几十石的文件,所以说始皇多半有一双麒麟臂,而始皇还有左右丞相可以帮忙分担政务。

   朱元璋表示宰相是啥?这天下都是咱老朱家的,咱自己干。

   人家还真就办到了,上到消灭北元残部,下到百姓家丢了头猪,他不仅都管还管理的井井有条。

   可朱元璋有这么大的精力,不代表后代都有,朱元璋集相权君权一身,可儿孙办不到,并不是不是都有他那个精力。

   起的比鸡早,睡得比猪晚,工作还不出错,就这,朱元璋还能顺带回后宫找妃子过夜,给朱标生一群小弟弟。

   这方面我是真的佩服朱元璋。]

   大明 应天府

   朱元璋皮笑肉不笑的说道:“标儿,你没这个精力吗?

   咱走了你该不会又把丞相请回来了吧?

   所以你的后代被权臣行废立之举,才轮到老四的后代?

   或者老四,你的后代和权臣合谋篡位了吧?”

   朱标还没来得及解释,朱棣急不可耐的开口道:“不是吧爹?咱也是你亲儿子,为啥到我这不是我造反就是我后代勾结权臣作乱?

   咱一没兵权,二没财权,总共就八百护卫还都是您安排的,到了重孙子那辈,可能就剩几十个家丁,除了有点钱啥都没有,权臣总不至于因为我后代给他钱就作乱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