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百里玄策的原型
秦九一口一个老人,一口一个容易被诈骗,把几位千古一帝心中戳一个又一个窟窿,堵都堵不住那种。
“后世的老人都容易被诈骗,那些皇帝被诈骗的也不止朕一个,这都是正常的事情。”李世民看了一眼众位大臣,朗声道。
“陛下,既然神女要盘点,我们就要认真听着,知耻才能后勇。”旁边的魏征语重心长。
李世民:“……”
他心中的小人差点直接跳起来,就你会拆台!
魏征那边却一脸正气,“陛下,认真听啊!”
…
【当然说到老年医人容易被诈骗,这其实是有原因的,因为到了那个年纪,他们会面临很多的心理压力,会对疾病以及死亡产生恐惧。
这些脆弱的心理,就会让那些不法分子抓住契机,自古以来皆是如此。
所以作为儿女,自应当擦亮眼睛,多注意老人的身心健康,为他们提供帮助,让他们找到更加正确,更加科学的保健方法。
接下来,我们仍然盘点的那些修仙皇帝。
其实提到这些千古之帝,就算小博主不说他们的一些功绩,你们也都了解的清清楚楚。
就比如说唐太宗李世民,他曾经为唐朝打下了半壁江山,收天下英才为己用,是有名的帝王模范,无数人承认的明君。
他文治武治都非常优秀,其开创的贞观之治,更是给后世的君臣立下了典范,奠定了唐朝两百多年的基础。
他在位初期听取群臣意见,并且广开言路,甚至面对经常骂自己的魏征,也虚心请教。
然而自从贞观十七年以后,这位唐太宗李世民,却发生了变化。
为什么呢?因为这一年魏征去世,而早在贞观十年,长孙皇后也已经病逝。
两个都够管住他的人,均已去世,后来的情况可想而知。
其实只要谈到魏征这个名字,所有人都非常清楚,这个人对于大唐,以及对于李世民的影响。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千古名言,一开始是荀子的话,后来被魏征用来劝诫皇帝。他们两个一个雅量纳谏,一个忠诚直言,一度被后世人认为是千古君臣典范。
根据《旧唐书》记载,魏征去世之后,李世民甚至做出了如此评价:“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没,朕失一镜矣!”
所以很多人说,这面镜子没了,之后他就彻底放飞自我,以至于历史上对他晚年的评价大多都是“昏庸无道”“荒YIN无度”。】
…
唐朝。
李世民听着神女对自己的夸赞,高兴了半天。
然而最后听到他晚年昏庸的时候,彻底愣住了。
原来他以后竟然做出了这样的事情了,以至于后人对他如此评价。
他看了看旁边皱着眉的魏征,心情无比复杂。
之前虽然神女提到,还有那些现代人也曾经谈论过魏征,但他怎么都没有真切的感觉。
现在他总算清楚的意识到,一位忠贞而又清醒的谏官有那么重要了,难怪观音婢一直说,有如此魏征,实在大唐的福气。
这确实是大唐的福气啊!看来以后一定要多容忍魏征,不能整天在心里悄悄的骂他了!
李世民刚刚提醒自己,看到对面的魏征皱眉看过来,甚至紧紧的抿着嘴唇。
“陛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您亲口承认的话,如果上面的君王都如此昏庸无度,那么下面的大臣又怎么样?
他们会认真对待那些百姓们吗,百姓们不能安居乐业,那么整个大唐都得遭殃!
神女一直提到贞观之治有多么恢宏,难道您就飘了?就沾沾自喜了?只有时刻能够反省自己的皇帝,才能被被称为明君!如果陛下您晚年是这样的君主,那可真令臣失望!”
魏征说话毫不客气,甚至一甩袖子就要离开。
“等等,魏卿!等等你听朕解释!”李世民这边急的不行。
“魏卿,到时候都听你的,都听你的!你说以后怎么改,就怎么改!”
那边跨步离开的魏征,这才停下来。
“陛下,治国乃大事,正如神女所说的那样,治大国如烹小鲜,不仅需要在大局方面做出掌控,也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才行,希望您一定要记住这句话啊!”魏征叹了口气。
到时候他已经去世,除了皇帝能够自己控制自己,又能怎么办呢?他总不可能从棺材里面跳出来。
或许,应当请教另一个时空的自己?
如果神迹依然存在的话,等他去世之前,一定要把另一个时空的自己邀请过来,到时候不就又有人管着陛下了吗?
魏征突然觉得他掌握了管控皇帝的密码。
而那边的李世民还不清楚他面前这位大臣的“险恶用心”,甚至还在那里拍拍胸脯,保证他一定会做到呢。
魏征听了他的话,满意的点了点头,心想无法保证也不重要,到时候还有另一个自己可以登场!
【当然我们主要讲的不是这些事情,讲的是李世民修仙被骗的经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