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闭嘴
“那边什么情况,你直接说说吧。”
继续吃着饭,陈母终于还是忍不住问出口。
陈建国知道母亲问的是什么,也就不隐瞒,把赵跃民说的都说了一遍。
“唉,现在你这样待业在家的太多了,他们老赵家也就是有个亲戚在那边热电厂,所以才要到一个名额。”
陈母叹气道。
“妈,你也别着急,再等等就是了。”
陈建国只好说道,“另外我今天还听说了一件事儿,咱隔壁老冯说是年后就要回沪城。”
“小冯要回去了?”
陈母听到后倒是没说什么,似乎早就知道一样。
“对了,老冯不是退伍兵进的轧钢厂?”
“谁说他是退伍的,他是厂里从沪城请来的师傅,专门负责维修厂里两套设备的。
你不提我都忘了这茬,前些天是听说他带的两个徒弟评级涨工资。”
“妈,你说这时候你给厂里打个要房子的申请,能把隔壁的房子要到咱家来吗?”
老冯是退伍兵的消息,怎么传出来的,陈建国还真没什么印象了。
估摸着是他们这些小孩看到三十来岁才进厂,所以猜测的吧。
陈建国也只能这么猜测这个事儿,反正和他没关系。
“房子就别想了,不说现在厂里还有多少没分配到住房的,就咱们大院里,住房困难的就不少。”
房子这事儿,可能也是这个时代所有普通家庭的心病。
四九城的房子,除了那些遗老遗少的外,大多数都是后来政府分配的,按照户头和家庭成员大多都只分配到一间或者两间房。
其中,一些特殊人群分的就多一些。
比如易忠海,建国前就是娄家轧钢厂的高级技工,属于特殊人才,虽然家里就老两口,可分配的时候就安排了一大一小两间房。
而像陈家,还有隔壁的周家,以及大院里其他绝大部分家庭,都只有一间。
即便到了后世,一家几口人挤在一间房子里的还比比皆是。
也就是房改和城市大发展推动房地产行业爆发式增长后,城市住房的困境才有所缓解。
当然,到新世纪后被吹起的房产泡沫,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机会不大,只能说试试,也别太上心。”
陈母知道厂里的情况,所以开口给陈建国打起预防针。
“对了,妈,今天赵跃民那里,我还听到一个事儿,这是他爷爷分析的,不过我觉得很有道理。”
陈建国看母亲这会儿心情好像已经缓过来了,于是打算再接再厉,把未来三年可能出现灾荒的事儿给母亲说一下,家里也好早做准备。
看到母亲看过来的眼神,陈建国就继续说道:“妈,知道今年乡下收成怎么样吗?”
“乡下?”
陈母诧异的复述一遍,这才说道:“看报纸说各地亩产都很大,很多地方开始公社化,还在推广大食堂。
现在农村的日子可是不错了,听说都能吃饱饭,虽说比城市还是稍微差点,可也不错了。”
说道这里,陈母似乎一下意识到什么,急忙问道:“你不会听了街道的宣传,打算下乡去吧。
儿子,你可不许去乡下。
如果是因为工作难找,不行明天妈就去厂里办病退,先把岗位给你。”
看到母亲误会自己,陈建国急忙解释道:“妈,不是你理解的这回事儿,我也不是没去过乡下,哪里不知道报纸上那些东西.......”
“闭嘴。”
听到陈建国嘴巴有点收不住,陈母一声呵斥。
喜欢四合院:从1958开始请大家收藏:(kongyunge.net)四合院:从1958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