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三月,安庆卫各府异常忙碌。征兵进行的如火如荼,刘毅作为最高军政长官,对各级官府进行了任务分配,将征兵的任务细化到每个府的每个县城,由每个府的知府知州配合青弋军的各位千总级别军官开展工作。而刘毅将任务交代下去之后要赶去安庆卫跟龙宗武留下的一帮军官见一见,这些人当中有几人已经随着龙宗武调任。申用懋很会考虑,他知道新军要发展肯定会有许多位置需要填充,给新军的军官发展的机会,如果龙宗武的一帮人留在这里肯定是捞不着好处,刘毅肯定会处处排挤他们,新军跟旧军终究不会融合。索性将龙宗武的这帮人能调走的就调走,省的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传到阁老耳朵里,不是说他申用懋不会办事吗?
其实这倒是申用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刘毅没那么刻薄。龙宗武留下的人刘毅还能把他们吃了不成,只是不会让他们在新军当中任职罢了,原有的旧军刘毅准备大规模裁撤,这些老弱病残留着也没用,但是也不可能一口气全部裁撤光,如果传到锦衣卫的耳朵里上报给朝廷,平白的惹人猜忌,对新军的发展不利,所以刘毅决定保留一部分原来的军队士兵,只挑选精壮,其他的老弱放他们回去种地谋生,反正这些人本来也没心思当兵,留着他们还要发军饷,白白的增加负担,至于军户脱籍的问题只有请周之翰在南直隶兵部帮忙斡旋一二了。好在整个安庆卫的兵马并不多。本来是参将营五千六百人,因为吃空额的问题实际上龙宗武手下也就四千出头,再选出两千能战的兵马,剩下的军户也就两千来人,不过就是平常卫所参将吃空额的人数而已,比较好办。
刘毅带上百名亲卫奔赴安庆府城,虽然现在指挥使司被迁移到了太平府,可是安庆府因为处于江北并且与庐州府接壤,其地理位置决定了,如果安庆府一旦有失,新军主力不一定能及时赶到,所以刘毅将选拔之后的两千旧军全部调往安庆府,也让龙宗武留下的一个同知两个佥事有了用武之地。再配上成军之后的一个民团师,八千人马驻守安庆府应当可以力保江北不失,并且安庆府可以作为整个安庆卫的桥头堡,八千人马死死守住等待增援,青弋军主力进可攻退可守,安庆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参将大人到!”门口卫兵一声吆喝,原指挥使司衙门的大门哗啦一声打开,刘毅和随行的百名亲卫同时下马,大部分人在外面等着,只有刘毅带着四个亲兵走上台阶,安庆卫指挥同知易江,指挥佥事黄玉,指挥佥事曾威三人早就等候在大院中,身后还有留下的各级官员,只见年轻的刘毅龙行虎步的进来,虽然众人多少都知道刘毅此人,特别黄玉等人还是他的老熟人,可是几年未见,刘毅早已经不是太平府原来那个小小的把总,他已经从千总,镇抚使的位置一跃成为了安庆卫参将指挥使,可以算的上是地方上的强力军头了,只要再往上一步,那就是南直隶的副总兵,手上的权柄岂可同日而语。
所有人同时单膝跪下,双手抱拳高高举过头顶道:“参见指挥使大人!”黄玉悄悄的抬头瞅了刘毅一眼,心中充满了震惊,虽然看到的是一张年轻的脸庞,可是从刘毅的脸上看不出丝毫年轻人骤登高位那种溢于言表的喜悦,而是一种冷静的表情,甚至有些阴沉。其实这还真不能怪刘毅,刘毅怎么会不喜悦呢,特别是他两世为人,说白了在共和国他只是个学员,如果以他现在的规划将青弋军打造成有三万人规模的部队的话,那在共和国他就是个军长,而且是主力野战军的军长,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当军长,在共和国是不可能的,可是刘毅在大明做到了,要说他一点不兴奋,一点不骄傲的话那绝对是假话。只是刘毅最近考虑的事情太多了,就在来的路上还在考虑扩军的事情,甚至他都没有发现跪在前面的黄玉,或者说他疏忽了。众人和他见礼他才反应过来,只见他立刻变换了颜色,满脸堆笑的走到排头的易江面前,一把托起他道:“易将军请起,众位将军请起,客气了,客气了,呵呵。”
易江顺势站起来,刘毅打量了一下他,一个年约四旬的中年人,龙宗武坐头把交椅期间,易江就一直是二把手,南直隶也没什么战事,东南大战的时候易江也没和龙宗武一同去参加,就像个隐形人一般,无功也无过,其中固然有南直隶日久生平的缘故,但是作为军人,长年不打仗,对战场的嗅觉和机警的头脑就会退化,这不是个好事情。后面一人正是黄玉,刘毅自然也是将他托起来,想象中那种老熟人相见的场面并没有出现。刘毅现在是指挥使,而黄玉是佥事,两人差了两级,刘毅不可能当着易江的面跟黄玉大谈旧情,这是官场大忌,也会让易江心里不舒服。产生一种是不是黄玉会取代自己的想法。所以刘毅只是客气的和黄玉打了招呼又去跟其他人打招呼了。跟其他人一一见礼之后,众人簇拥着刘毅一起进了大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