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撤退,脱离接触!”吴东明大声命令着,孙兴的后队变成了前队,吴东明领前锋断后,虽然皇太极不清楚他们的虚实,大概率不会追上来,但是作战务求小心谨慎,万事都要尽量考虑周全,游弋军全军加快速度直奔长城方向,万马奔腾,气势颇为壮观。
遵化城外,大火早已经熄灭,但是空气中还飘散着一股焦糊味,隐隐的还能看见城中的青烟,游弋军在火烧遵化之后,因为火情太大,他们也不可能分出更多的人手去给遵化城救灾,遵化城只能是放弃,有舍必有得,虽然遵化城一大半都被烧毁,但是那么多物资也被烧毁了大半,总算是没有便宜皇太极。当皇太极来到遵化城内的时候,他几乎又要吐血,胸中气血翻腾,一股难以言状的感觉涌上心头,这是一种深深的挫败感,或者说是从云端掉落的地狱的感觉。物资烧掉就烧掉了,关键是影响了他的大计,本来,凭借着这次攻伐明国,他要达到三个目的,众人都以为他们是来抢钱抢粮,回去给部族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孰不知这只是皇太极其中一个目标,而剩下的两个目标隐藏的比较深,皇太极谁也没有告诉。
一个是皇太极的下一个目标其实并不是明朝,明朝地大物博,皇太极认识的很清楚,汉人千千万,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这次攻打明朝,认识到了明朝的腐朽,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一口气吃下一个胖子不可取,八旗也没这么多兵力,明国还有江南的大片土地,皇太极也是有所耳闻,都是沼泽水路,八旗是靠骑兵起家,骑兵在南方还有用武之地吗?明朝的土地这么广阔,如果处处分兵防守的话需要多少兵力,如果只攻不守那又有什么意义,所以必须要借力,借什么力,那就是草原的力,下一个目标就是林丹汗。林丹汗在漠西和漠南处处和自己作对,要想攻伐大明就必须将草原统一,这些草原人时时都想恢复成吉思汗的荣光,这根本不符合建州的利益,唯一的办法就是蚕食他们,消灭他们,经过这些年的经营,在漠东和漠北,皇太极已经收服了大大小小数十个部落,所以此次出征明朝才有这么多部落派兵跟随,可是还不够,林丹汗目前还能集结起十万马队,虽然这十万马队的战斗力并不能跟八旗相提并论,但是总归是一个巨大威胁。皇太极此次攻明,就是想在蒙古各部中树立巨大的威望,然后将抢来的物资分润给他们,让他们对自己感恩戴德,然后牢牢控制住这些部落,不断的向西发展,将林丹汗压缩到漠北和青海甘肃一带,挤压他的生存空间。
可是现在,半道杀出了这么一支该死的明军,将他用来邀买人心的物资损毁大半,抢掠的人口也损失了很多,更重要的是,自己费尽心思迫降的几支汉军被大部消灭,现在自己的军队里只剩下了万余汉军。这对自己的计划影响非常大,自己的八旗包括草原各部都损失不小,入关的近十三万大军死伤三万余人,恐怕这次自己的威望要大受影响,他已经能感觉到草原各部的不满情绪,好处没捞着还折损了不少部族勇士,特别是喀喇沁部全灭,恐怕某些比较大的草原部落要生出异心,现在当务之急是回去之后加紧对草原各部的控制,扩大影响的方案先缓一缓,先把依附于大金国的各部牢牢的控制住,如果有不听话的领头人,只有想办法干掉他,换上听命于自己的人,皇太极狠毒的想着。
另外一个目的就是对内,皇太极自从掌握八旗以来,虽然树立了权威,但是本质上八旗还是松散的奴隶制度,为什么抢来的百姓最后都只能被称作包衣奴才,因为八旗制度本身就是奴隶制度的延续,旗主不过就是比较有实力的奴隶主罢了,而皇太极此刻实质上并不能被称作是像中原皇帝一般的人物,充其量就是一个大奴隶主,控制着各个小奴隶主,而除了上三旗之外,下五旗到底有多少人不服自己的统治,还要打个问号,可以说来自建州女真内部的矛盾也有很多。而皇太极需要通过战争来转移内部矛盾,所以才有了这次征伐明国的行动,如果这次行动可以圆满的完成,那对皇太极的控制力是巨大的提升,超越努尔哈赤,甚至超越成吉思汗成为天下共主,成为伟大的天可汗才是他的梦想。而现在,可以说内部矛盾会更加凸显,在这么多次的战斗中,作为皇太极嫡系的两黄旗其实损失并不是太大,反而是下五旗的损失比较惨重,如果他们是铁板一块倒也没什么,可是怕就怕别人猜测皇太极用的是借刀杀人的招数,消耗下五旗的丁口,间接壮大上三旗的实力,皇太极是一个放眼天下的雄主,对于女真族人皇太极没有那种对待草原的借刀杀人的想法,他还是希望八旗壮大的,只是明军好巧不巧,每次都是下五旗遇到明军主力,一番厮杀自然是损失不小。恐怕只有回去之后慢慢安抚了,待稳住这些八旗旗主和蒙古贝勒之后再徐徐图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