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公务员

第三十章 杯酒释兵权

大明公务员 名剑山庄 2083 2024-11-21 13:02

  第三十章 杯酒释兵权

   杯酒释兵权的关键不在于杯酒,而是杯酒后面的各种待遇与钱。

   本质上是用权力交换金钱。

   但是汤和知道大明朝,可没有这么多钱。但是何夕这里,凭空翻出这么多钱来。汤和的心思就动了。他绝对给一些老兄弟一些格外的待遇,让他们有荣华富贵,他们也就满足了,安分了。

   汤和实在不想看到多少年的老兄弟没有一个好下场。

   只是汤和忘记了一件事情。

   杯酒释兵权,主要是皇帝点头答应。朱元璋在这一件事情,会点头答应吗?

   汤和与何夕的话,谈到这里,也就戛然而止了。

   因为这一件事性质已经不是何夕可以决定的。已经涉及了大明权力最上层的深层博弈。不要说,何夕很难插手。就是汤和能做的也仅仅是敲敲边鼓,其他的什么也不能做。

   越做越错。

   何夕与汤和,分别上奏。从宁波到南京,并不算远,很快就到了朱元璋手中。

   朱元璋对照着两人的奏折一看,就明白是什么意思了。

   这样的事情,何夕与汤和都不会说得太明白的。何夕仅仅是将他经营海上的方略提出来。就是有限制的开海。扶持大海商,赋予海上经营的特权。对小海商的政策与之前一样。

   当然了,这样做的好处是,将一些脏活转嫁给这些海商。通过特权,关税,朝廷或者内廷入股等方式,分享海上利益,也便于控制海商局面。

   坏处就是,这其实是将海上利益分给某些特定人群。同时,也要允许海上武装力量的膨胀。

   在而今的强势打压之下,海盗是成不了气候的。但是如果走这个政策。或许海盗不会再骚扰地方。朝廷也能从海上贸易上分一杯羹。但是大明朝廷也会养出自己潜在威胁。

   在海上有特权,允许有武装。几乎是海上一方诸侯。朝廷或许能制衡。但是一旦有变,这股力量可比之前的海盗,威胁要大得多。

   而汤和的私信,先是叙旧,然后又谴责一些老兄弟忘本。不遵朝廷法度,又是惋惜,又是愤怒。然后又暗示,他们很多老兄弟都是粗人。不懂什么大道理。对陛下也是绝对忠心,只是有些恶习,的确是改不掉。不若优容一而,放之海外云云。

   朱元璋将这两封密信扔在桌子上,说道:“汤和,还是如此滑头。”

   其实,汤和说的也对。

   淮西集团与朱元璋,有这样那样的矛盾。但是如果说淮西集团这些老将对朱元璋不忠,那是绝对是污蔑。但是如果说这些老兄弟没有怨言,更也是污蔑。

   朱元璋自己清苦,法度严谨。打天下的时候,更是严苛到为了自己家法度,杀大将胡大海之子,令胡大海绝嗣。等事情。

   可以说,为了法度,杀功臣勋将的事情,有不少。

   当时大家都在打天下。一个弄不好,全部脑袋搬家。虽然严苛,但是大家都能忍受。但是而今天下太平。虽然还没有到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但是,最少大明江山,已经不至于翻覆了。

   他们这些打天下的老臣们,难道不该享受一下。

   也不要那么多,土地给个几十顷上百顷。家中要有几百上千个仆役。这其实还少,大家都是从前元那时候过来的。当时前元达官贵人是什么样子。而今我们要的其实已经很少了。根本不能与那些权贵相比。

   这一点都不满足,有些太过了吧。

   但是朱元璋的一切建立在均平上。均平,是两者,第一是土地的均平。通过迁徙,开荒。大案等等。将元朝时间,富者有跨州连郡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的情况给扭转过来。整个大明朝廷,两顷地以上的地主,不过三千余家,而且就在朱元璋的案头上。

   还有赋役的均平,让天下每一个人都承担赋役。一个承担的就少了。

   但是功臣集团们想要的,与朱元璋大政是完全敌对。

   一个人要几百顷地。淮西集团将领,能排得上号的,有几百人。都这样,且不说大明朝廷亏损多少赋税。单单说这个带头作用,上行下效。他们这样做了,下面能不学样。

   一旦形成风潮。即便朱元璋也未必能管得住。

   更不要说,朱元璋答应了。这些人就能消停。

   什么叫做得寸进尺?什么叫做贪得无厌。

   朱元璋对人性把握得很清楚。一旦承认,这些功臣们因为功劳有特权。给予让步。很多时候,不会让他们满意,反而喂大他们的胃口。他们打天下有功,该荣华富贵。这天下是他们打下来的。难道不应该听他们的话,为什么要听那些大头巾的。有了经济上的特权,难道不应该有政治上的特权。

   总之,一句话。

   双方最大的分歧是,朱元璋觉得,这天下是俺老朱的。淮西集团很多人觉得。这天下是朱家,但是也是我们打下来的。你朱元璋吃大头,我们不能吃小头吗?

   其实,朱元璋其实并不是一点特权都没有给这些勋贵的。否则他们头上的爵位,是怎么来的?爵位本身就带有经济与政治上的特权。但是,这些人并不是如汤和那么知足。大多心存不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