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大同战役
因为就是这一段时间的一些事情,让他被老爷子排除继承人争夺之中,他有过很多反思。但是有很多地方依然想不明白。不过,他有一点倒是明白了。
他两个侄子,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晋王的心思从来是想着怎么为天下之主。而不是当什么晋王。
他虽然有这个心思,但是天下局势安定,他也慢慢死心了。
而今忽然之间,老爷子不在了,两个侄子居然明火执仗地打起来了,晋王顿时觉得天命在我。燕王没有卞庄刺虎,一举两得的想法,但是晋王是有的。
所以,在晋王看来,他最重要的事情是发展自己的势力。在自己势力没有起来之前,不介入南北之战的主战场。
大同重要不重要?
重要。
但是晋王看来,他一旦拿下大同,就意味着他很有可能与北京来一场大同争夺战。而大同固然有地势,但是大同的地势,是对关外的,而不是对北京的。
一旦他提前与北京对上了,随着他本钱的消耗。一定会被南京控制住,将来的事情可就由不得他了。
甚至在晋王看来,大同落到北京方面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首先,大同与太原之间,有一个天下闻名的关卡,那就是雁门关。即便飞雁都过不去的关卡。纵然到了火炮时代,雁门关依然是天险,晋王觉得,他只要守住雁门关,北京方面拿他没有办法的。
而北京方面兵临雁门关,山西几乎两面临敌,这两面都被山峦阻隔。易守难攻,在晋王看来,北京方面只有不是脑袋被驴踢了,是不会轻易进攻的。
守住这两条防线是很容易的。
这种情况,对晋王最为利好。因为他在南,则山西在南,他在北,在山西在北,如果一来,在南北双方都是举足轻重的,只有这样,南方才会容许他的一些小动作。
他怎么可能去救大同,他甚至乐见其成。
赵庸这几句话,其实也是窥见了晋王的心思。
晋王也不装了。冷笑说道:“南雄侯,本王的事情,无需南雄侯来管,大同之事,非本王可以干预的,南雄侯想求,自己去。”
赵庸冷笑一声,也不多言,甩手离去。
晋王也下令,加强雁门关一线的防御,在晋王眼中,大同已经丢了。
------
太原种种,朱雄英一行人并不知道。
他们对于攻打大同,也是抱着非常谨慎的心态。无他,大同是坚城。是北方战线的重要支点。是魏国公徐达精心修建过的。即便而今火器大发展,想要强攻下大同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非动用重炮不可。
即便动用重炮,大同城头就没有重炮了吗?而大军北巡,大部分都是骑兵,不是说其中没有火炮。有的都是很轻便的,马能驮着走的小炮,而不是重炮。如果用重炮的话,必须从北京调过来。
这一来一去,非一个月不可。
再加上攻城,没有一两个月是拿不下大同的。
虽然说,拿下大同这样的坚城,花费一两个月,简直不要太赚了。但是而今何夕有很多事情要做,他是不可能在大同一两个月的,他也不可能留朱雄英在此。
这会有很多人事上的纷争。
最好的结果,就是突袭入大同城中。毕竟大同城中最少有一两万精锐,大同一下,大同下面各卫,估计也不会抵抗,数万精兵就到手了,而如果打一场大同攻防战,那就要下本钱了。
瞿能本来准备自己带队突袭大同城,但是朱雄英与何夕都不愿意,毕竟瞿能在东胜军中的影响力毋庸置疑,一旦死在大同城中,横生枝节。于是瞿能推荐自己的儿子瞿良才。
朱雄英与何夕自然同意。
瞿良才能不能指挥千军万马,何夕还不知道。但是瞿良才指挥一场小规模突击战,却是毫无问题的,毕竟是历史上,射中燕王头盔,没有汉王相救,燕王估计都死于瞿良才刀下了。
何夕是见过燕王的武艺的,以何夕的能耐,是看不出燕王与瞿良才谁高谁下的。但是瞿良才有如此战绩,而今突袭大同城,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事实上,大同之战,也很顺利。
不是一般的顺利。
瞿良才趁着傍晚,城门快关的时候,带着百余骑兵,说是从北边来的商队,一举夺得成本,随后,瞿能带着大队骑兵浩浩荡荡地进入了大同城,朱雄英与何夕在其后。
其间几乎没有遇见什么抵抗。
朱雄英与何夕进城之后,立即召见大同各卫的军官,安抚下面,并发放赏银,放忠于南军的军官南下。一番操作下来,大同已经是北京的大同了。
毕竟卫所制,让将士们家眷都在本地,极少数人忠于南军,大部分将士们其实并没有什么坚定的想法,忠于北京或者忠于南京,对他们来说,并没有明显的区别。
最少没有为这种区别而死战的地步。
不过,何夕也感到奇怪。
大同城得到的太容易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