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大生意
解纶说道:“大家想一直这样吗?”
下面顿时议论纷纷,一个人说道:“解公,我们自然不愿意这样,但是有什么办法吗?”
解纶说道:“自然是有办法的。这议员的权力之一,不久是弹劾权,说白了,就是告状的权力。直接面对内阁告状的,我与何首辅接触过,我敢肯定,这决计不是何首辅的本意。只是何大人,日理万机。如何能注意到这些小事啊?”
“所以我们要告诉朝廷才行。”
“解公,您当然不怕了。但是我们怕啊。你背后有人。我们背后没有人。”一个老者说道:“我而今有现在的身家,已经是祖坟冒青烟了,如果将人给得罪狠了。有一时的效果,日后时间长了,就不好办了。”
他们还是民不与官斗的想法。
民与官斗,即便百姓一时间想办法告赢了,官员们很有可能是罚酒三杯而已,等官员缓过劲来,就足够让百姓,付出惨烈无比的代价。
民不与官斗,看似窝囊。但实际上是无数百姓用血泪凝结出来的教训,而这还是斗赢了的结果,至于如果斗不过,那下场更要提了。
解纶说道:“那更要这个议员,因为这个是一个官,一个有权力的官,别人想动咱们的时候,就要掂量一下。就当是卖一个护身符。”
解纶此言一出,一些人暗自咬牙,已经下定了决心。
虽然说,十万两有些肉疼,但是很多白手起家没有背景的商人,寻找靠山给的贿赂,也从来不在少数。就当将这贿赂直接给朝廷了,没有中间商不赚差价。
但是解纶的话,对于另外一些人并不是太在乎的。
因为很多人他本身就是官员家人出来经商的,他们是有靠山的。不需要用这种办法找靠山。毕竟他们没有议员这个身份,也不会被针对。
解纶心中一动,他既然有心争夺这个议长,自然要卖些力量,说道:“说句实话,这句话在这里说说,出了门,我就不承认了。咱们这些人都是得了新政的好处。如果北京支撑不住了。我们这些产业,还会是我们的吗?单单是为了这一点,我们也应该支持朝廷。这一次朝廷缺钱了。真没有其他办法搞钱吗?不要说你们不知道。朝廷想要搞钱,有的是办法,在座几个杀上三五个,一两千万两,不久到手了吗?只是,朝廷给了机会,让大家商量着办,可是如果办不好,会怎么样?焉知而今朝廷不是分辨,谁是自己人,谁是其他人吗?”
“我弟弟身在内阁,单单是这一点,我也必须出钱。不要让区区钱财,牵连到家里人才对。”
此言一出,很多人心中一动。
很明显他们听出来解纶的话里有话了。
解纶的弟弟在内阁,很多人家中的亲眷也在当官,虽然他们的生意没有做到与解缙那么大。但是有些事情是瞒不过人的。有些事情只是不想管,而不是不能管。
一旦朝廷没有钱了。来反贪也是搞钱的办法之一。
杀三五个大贪,一千万两说不定真到手了。
毕竟,何夕觉得而今的资本主义,是官僚资本主义,从本质上并没有什么错处。不管是勋贵们的产业,而是跟随何夕的新贵们的产业,这些人的资本与官员的权力息息相关。
虽然不是说每一个官员背后都有庞大的产业,但是几乎生意做到一定程度,都会有几个高官站台。
仅仅为了政治上的安全,区区十万两也就讨了。
解纶将目光看到角落里,一群人坐在一起,其中一个,就是西南会馆的白先生。自然是沐家的代表。这些人都是大明勋贵们的代表,只是这一两年之间,他们的际遇变化很大。
在南北开战之前,这些勋贵们的产业是北京产业的核心。但是开战之后,这些勋贵们都变得很低调,一方面是何夕支持其他商人的崛起,另外一方面也是南京勋贵们也不敢太高调了。
当然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他们虽然低调起来,但是他们之前的积累,依然让他们在北京的资本之中,有相当大的地位。
只是很多人都已经不抛头露面了。
现在敢抛头露面的,都不是寻常人。比如沐家。沐家在西南的影响力,即便让朱允炆知道他在这里,最多斥责一二。而且沐英虽然死了,但是沐英对两位皇孙,其实不持有倾向性。
何夕与沐英的关系也相当不错的。
沐家有此底蕴,也难怪敢在这里清闲的喝茶了。
解纶说道:“白先生,你对今日之事意下如何?”
白先生淡然说道:“十万两,已经出了。其他的事情我不甘心,今日只是带一个耳朵来,怎么解先生还有什么要问的吗?”
解纶本来想通过说服白先生,来说服其他人。但是而今一看,这些勋贵们的管家也不是寻常人物,他们在政治上的敏感度,要比真正的商人要敏锐太多了。
而且他们也知道,他们的存在本身就由污点。
不就是交钱吗?自然会交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