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当务之急
何夕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的看着练子宁。
练子宁看着沉默的何夕,只能将自己的内心深处的想法说了出来,他说道:“而今朝廷要运输到物资到西域前线,必须从北京发到辽东,从辽东通过运河到漠北,然后一路运输到西域,相距何止万里。而我来之前,燕王已经在筹划拿下吐鲁番,作为南疆根基之地,与帖木儿争锋。”
“从北京西去吐鲁番,距离更近,如果拿下西北,甚至必要的时候,可以得到西北边军的支持?”
练子宁说道:“正是。”他随即补充道:“我不仅仅为了燕王着想,也是为了朝廷着想,我不想西域贼寇入侵朝廷,能将战事拦在西北之外,也是一件好事。”
吐鲁番与北疆不同。
只要燕王拿下吐鲁番,帖木儿是不可能越过吐鲁番而进入西北的。
虽然说,而今甘肃一带还在支持南京。但是不管何夕与练子宁都将这些土地看成了大明本土,这些土地被外敌攻击,与燕国与外敌交战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
虽然从实际情况上来说,分兵西北之后,即便获胜,恐怕也要承担戍边重任。对北京来说,很难说是收获,还是包袱。
不过从大义上来说,却是得分项。
道义分虽然重要,但是也要衡量利弊的。看看总体投入。
何夕说道:“这一件事情我知道了。”
也仅仅是知道了。
至于到底行不行,是另外的事情。
------
何夕与练子宁的协议放在朱雄英面前。
朱雄英看了看,总体上是满意的。朱雄英在内心深处对燕王的忌惮,并不比南京少,原因无他,燕王朱棣是历史上的永乐大帝,虽然说历史已经改了。
但燕王还保留着独立性。朱雄英就不能完全放心。
而今好多了。
这一份协议执行,不敢说今后燕王就被北京控制了。最少燕王想要造反就不大容易了。更不要说,燕王而今有帖木儿这个大敌,帖木儿是后蒙古时代蒙古英雄。
看他平生,即便不是燕王对手,也不会那么容易输的。更不要说,中亚的蒙古政权已经突厥化了。也就是伊斯兰化了。燕王想要吞并帖木儿汗国,遇见的各种问题,足够燕王熬一辈子了。
朱雄英自然放心。如果不出意外,他这辈子不大可能与燕王兵戎相见了。
至于付出的一些代价,比起这个相比,根本不算事。
只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何夕与练子宁这个协议,其中的好处都是相当远的。但带来的问题,却是迫在眉睫的。
朱雄英说道:“姑父办事,我是最放心不过了。这个朕自然准了。让下面用印就行了。只是如此一来,每年在燕国这边,也要有二十多万两的开支,如果战事紧急,恐怕还要为燕国预支款项。”
“朝廷的财政紧张,朕日夜难眠,姑父好像不着急,而今各方面的事情都处理的差不多了。姑父能不能给我说说,朝廷开支该如何支付,否则不用到今年年底,军饷就发不出来了。”
“这才是当务之急。”
何夕说道:“陛下,有所不知,臣这一段时间,也在为这一件事情操心。只是实际操办,才发现很多问题,是不能绕过的。”
朱雄英说道:“什么问题?”
何夕说道:“南边遵从儒道,讲究天子受命于天,敬天法祖,天下乃朱家之天下也。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对太祖当年做到是事情,很是反对的原因。毕竟在士大夫看来,这朝廷是朱家的朝廷,天下是朱家的天下,又不是我们家的。我们为什么要为朱家天下凭空消耗我们家的财产?”
“这就是为什么只要自耕农才是朝廷的根基所在。因为自耕农无法对抗朝廷的权势。他们更加服从朝廷的管理。因为对于自耕农来说,没有朝廷营造一个和平的环境,他们是无法生产的。但是对于地方大族来说,却是不一样的。乱世,对于天下百姓来说,是一场噩梦,但是对于很多大族来说,简直是一场盛宴。故而,天下没有不灭的朝廷,却有不灭世家。”
朱雄英听懂又没有听懂何夕的话。
听懂了,是听懂何夕所说的模式。的确,这也是朱元璋建立的大明朝廷的原本的模式,那就是大明朝廷与自耕农结合,打击中间层次,这个中间层次是什么并不重要,可以是豪强,可以是世家,可以是士大夫,可以士绅。等等。
反正中国古典帝国模式,只要在强势朝廷与大量自耕农结合的时候,才是最强的。
朱雄英没有听懂,是因为,他不知道何夕忽然说这一件事情是做什么?
何夕见朱雄英似懂非懂,叹息一声,说道:“陛下,工业化是什么?大规模分工,工厂模式。需要大量人员在一个体系之中生产劳动,自耕农体系是不可能产生工业革命的。自耕农体系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天然有结合的地方。而工业革命一旦开始就代表着,朝廷有自耕农之间有一个相当强大的势力诞生了。他们成为了财富的主要产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