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公务员

第九十三章 赏航海功

大明公务员 名剑山庄 2060 2024-11-21 13:02

  第九十三章 赏航海功

   朱元璋盯着这三样作物,拿在手中细细品鉴,就好像是在看无价之宝一样。

   方乘风答应一声,立即将种植的手法,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朱元璋听着方乘风说话,端详着这三样作物。

   这个时代玉米棒子其实很小。大概也就十几厘米长。而且上面的玉米颗粒也很小。而红薯与土豆。也不是太大的。红薯还有后世的样貌,只是等比例缩小而已。但是土豆,真是土豆了。

   即便方乘风已经捡大个拿了。依然比鸡蛋要小一大圈,看上去真的好像从土了挖出来的豆子。

   土豆这个名字,不是没有来由的。

   后世我们所看见的很多粮食与蔬菜。都是经过一代代地改良而来的。特别是后世科技发展在农业上,效果非常之显着。不过,即便如此,这三样农作物,依然非常之重要。

   其实玉米大代替的并不是小麦,而是高粱与小米。

   在北方很多地方,一亩地的仅仅能收数斗小米而已。高粱更不用说了。不好吃不去少,产量还不如小米的。玉米能代替这些东西,即便玉米的产量没有后世那么夸张。也足够让百姓的生活有一个很大跨越。

   毕竟多收了三五斗,对百姓来说,就已经是非常高兴地喜事了。而从高粱小米换成玉米。那可不是多收三五斗那么多。最少一石。

   至于红薯与土豆。更是山间地头都可以种植。

   有了这些产物。原本山上林间,那些不能耕种的土地,有了利用的价值。特别是南方。南方气候湿润,多是土山。水土流失已经有了。但是并不严重。

   福建那边已经有很多梯田的。但是那些不能改造成梯田的山。也可以种植庄稼了。

   这才是这些美洲作为真正的用途。否则即便到了后世,小麦与大米这两样作为南北主要的粮食作物,也没有动摇。

   片刻之后,方乘风就说完了。、

   朱元璋就开始发问了。不过几句。方乘风就哑口无言了。

   无他,朱元璋问得太细了。什么节气种最好,要浇多少水。玉米种子要埋多深,一掌,还是几指,这红薯可以用藤嫁接吗?等等等等。简直是事无巨细。

   无他,种地朱元璋是行家。

   现在宫中,还有朱元璋亲自开的几亩地。一方面,言传身教,让子弟们知农耕之艰险。另外一方面,这几亩土地,也是朱元璋心中一把尺子。无他,不种田的人,永远不能了解,天气变化对庄稼的影响。

   有几亩地,什么时候旱了,什么时候涝了。不用别人告诉他。他自己就知道。

   毕竟,古代的旱情与很多现代人想的不一样,不是说大河干涸,小河枯竭,赤地千里,土地干裂出巴掌大的缝隙。真要出现这种情况,天下早就反了。

   而是即便有水,也无法浇地。

   庄稼全靠天吃饭。是很多人不能想象的。别的不说,一般来说,从春天到农历七八月之间,如果没有几场大雨,这庄稼很可能要绝收。在古代简直是天崩地裂一般大事。

   但是这样的天气,在后世并非没有出现过。但大家都已经不在乎了。

   没有人注意到。

   但是方乘风不一样。

   诚然,方国珍之后,温州方家被打压得厉害,最大的官,不过是京卫佥事,连指挥使都不是。只能算计是中下层军官了。可是,即便如此方家上下,也是殷实人家。方乘风是那种从小读书习武,不下地种田的人。

   即便在美洲,他是负责种植的。但是他的负责,与朱元璋心中的负责是两回事,决计没有亲自下地的道理。

   朱元璋如此刨根问底,方乘风哪里招架的住啊。

   何夕见状,说道:“陛下,有几位老农随行去过美洲。对这些很是了解,臣以陛下如果有问题可以询问他。方家父子相继,为大明横跨万里,寻回粮种,并找到了殷商后裔。臣以为当重重有赏。”

   何夕为方乘风解围,并不是为了方乘风,而是为了建立航海精神。

   哪怕方乘风是一个混蛋,既然做了这样的事情,何夕一定要保证方乘风的高官厚禄。何夕与方乘风一番详谈。对方乘风比较了解。他不是什么天才,只是算是平平。不过适逢其会而已。甚至在航海这一件事情上,如果他们父亲留下的老人。他未必能从美洲回来。

   但是不管怎么说。何夕当初说了封爵之赏。

   今日一定要兑现。

   朱元璋自然明白何夕的意思,他对方乘风不满意。但是不管怎么说,该赏赐总是要赏赐的。说道:“不错。传令礼部,追封方鸣谦为横海侯,子乘风承横海伯。希望再接再厉,为朝廷效力。”

   “至于这良种,总共有多少?”

   方乘风说道;“总计有两千多斤。”

   毕竟何夕指名道姓的要这个。再加上船上空间很大。自然要多装一些的。

   朱元璋说道:“一半分发给天下布政司,令老农试种,一半分给辽东,北平,南京。辽东这边,就由你负责。北平那边要燕王看着办就行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