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逐渐成型
从本心来说,何夕并没有而今对南京发起决战的心思,他甚至有意控制战斗节奏,也就是尽可能不同时发动两三场战事。另外开辟战场是一回事,这种高强度的战事是另外一回事。
虽然说卫辉战争,胜负其实都关系不到大局。但是何夕仍旧想要等等。
而且钓鱼这事情,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好,否则空军的可能性很大,更可以要钓的还是一条老奸巨猾的鱼,耿炳文在对阵张士诚的时候,什么样的战术没有见过。
想要钓,更是要做很多准备。
“大人,您有没有想过,虚而实之,实而虚之。”瞿能说道:“西北战略并不是一定要铁路完成之前不能开启的。如果全部派骑兵进入陕西,我想陕西烽火传到京师之后,南京一定会责令耿炳文处置的。”
“这才是我们的机会所在。”
何夕听得双眼一亮,说道;“好,这是阳谋。只是”何夕随即眼神有些暗淡,说道:“西北百姓,也是大明百姓。”
何夕之前用兵西北,仅仅是将战略优势发挥出来,也就是在我方补给在优,敌方补给不上的区域开战,从而让我方占据更多的优势。并没有从具有的战术上思考问题。
而今他想明白了,用兵西北,南京能负担西北大任的人并不多,耿炳文最有可能。其次山西攻陷大同,是最有可能阻止西北攻略的办法。
但是从来没有想过,调转重心,将心思放在钓耿炳文这一条大鱼。
或许耿炳文不好对付,但是朱允炆是好对付的。如果朱允炆一心促战,耿炳文能够违抗君令吗?如果不能,那会是一个什么局面?
只是,大规模骑兵进入西北。
虽然瞿通并没有明说,但是何夕却知道是什么样的战法,就是蒙古入侵中原的战法。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大规模骑兵无后方作战,不让他们劫掠,哪里维持得住。
更不要说,北军骑兵之中,其中有很多都是蒙古人。比起维系军纪,他们更擅长劫掠。
西北本来就困苦,如果再这样蹂躏一番,将来不知道多少年才能发展起来。
只是何夕这样的表态,在瞿能看来,简直是假惺惺。
何夕提出的西北战略,在瞿能看起来,又狠又毒,虽然是堂堂正正之势,但是对百姓的伤害却一点也不小,无他,何夕以后勤优势压死南军的思路,本就将西北百姓置身于一场大饥荒之中。
比较当军队没有足够的粮食的时候会做什么?
历史书的夹缝之中,早就写满了。
何夕的战法,对西北百姓来说,一点也不仁慈。只是下面的血,是飞溅不到何夕的字里行间的。而瞿能的手法到不了何夕的标准,有一点血腥味而已。
瞿能自然不会去拆穿何夕。说道:“大人宅心仁厚,西北百姓得知,定然感激之极,只是在下以为,一时之难,总是好过战火连接。”
何夕心中暗道:“是啊。”
何夕对瞿能对自己的揣测,一点也不知道。
他其实并不是不知道,当军队没有粮食的时候会做什么?不过,在何夕看来,这些军队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投降,毕竟北军南军都是大明的军队。
投降也没有什么心理障碍。
而且他对这个时代人的心理底线,还是没有足够的认识。
不过,他也知道战事持续拉锯,对百姓不利。但是那又如何?做大事有仁心,自然是好的。但是如果是妇人之仁就万万不行了。
何夕也只能感叹一声,并没有改变自己的战略的想法。
不过,他对瞿能这个想法,已经在思忖之中。
毕竟,对百姓的伤害也是不同。
也就是直接与间接的区别。
何夕很多事情,导致了天下大乱,战事纷纷,但是这些都是间接伤害。而纵兵劫掠却是直接的。对朝廷声誉伤害极大。何夕内心深处是万万不愿意的。
只是,何夕也不得不承认瞿能的计划有很大可行性,也有很大的诱惑。
伏杀耿炳文,拿下山西。
将战线直接推动黄河边,那样的话,山河地势在北不在南了。
利益与道德,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抉择。
何夕沉默了一阵子,说道:“此事,之后再议吧。今日铁路的事情先议到这里,让参谋部好生准备,等准备好了,再次召开御前会议决断此事。”
何夕内心之中,觉得不定一定要这样做,应该是有两全之法的。
不过这个办法要好好思量了。
------
黄河边上,
两支军队遥遥相望。
吴立迂回一击,来势汹汹,但是依然没有留下来盛庸,盛庸战场嗅觉敏锐之极,感觉到不对劲,不与金生玉纠缠,立即撤退。一路撤退到黄河大堤之上。
北军两军汇合,见了黄河大堤也不敢进攻,甚至不敢靠太近。
无他黄河作为地上悬河可不是闹得玩的。
特别是何夕特别提醒过下面,要小心以水代兵。特别是傅友德已经做过一次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