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公务员

第九十一章 何夕与太子

大明公务员 名剑山庄 2104 2024-11-21 13:02

  第九十一章 何夕与太子

   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何夕也知道自己离开南京,乃至于大明,已经是定局了。

   事已如此,也只能随遇而安。

   何夕说道:“臣愿意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朱元璋一锤定音,说道;“这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

   ------

   午朝之中,爪哇的事情,固然是最重要的。但并不代表仅仅有这一件事情。商议完这一件事情,又商议了好几件事情,才放人离开。有朱元璋的勤奋,才有了大明朝廷的高速运转,几乎并没有政务积压。

   今日还算好,没有什么突发事件。不至于要增加一个晚朝。

   何夕出了殿门,却有一个小太监在这里等候多时了。说道:“何大人,太子殿下有请。”

   何夕心中明镜似的。今日午朝上的事情,太子是要与何夕做一些沟通的。

   时间一长,何夕与太子之间的关系有些微妙。

   一方面,太子与何夕之间关系亲密。特别是有安庆公主在其中调和,再加上朱雄英,时常在两家走动。私人关系是很好的。

   另外一方面,彼此双方都感受到分歧。

   一方面是感情上的。朱元璋对何夕的看重,让太子有些不舒服。太子也看出来了。这何夕是朱元璋的重点培养对象。而以何夕的年龄,等何夕当政的时候,正好与太子上位的时间差不多。

   两人年纪相差不大,是一代人。

   太子有时候会想,父皇是觉得我多不堪,才预先留下辅臣,而辅臣权力太大的话,我又置于何地?

   另外一方面,也是政见上。

   太子之所以众望所归。其实也代表着太子代表着这个时代最多人的期盼。这个期盼是什么?是乱世经武,盛世修文。将大明朝廷从武人横行的非正常状态,转换为文人士大夫的秉政的正常状态,大家安享受太平就是了。

   太子虽然对儒臣也不是信服,但是本质上,他也是讨厌变数的。

   无他,对太子来说,保证自己继位才是最重要的。对他来说,什么都按部就班地来。不要弄什么幺蛾子,是最好的。

   而何夕就是最大的变数。

   何夕出现这一些日子,太子已经总结了一个结论。凡是何夕所过之处,都是要做出或多或少的改变。虽然说,太子对于何夕对什么事情都能挑出问题,并且向更好的方向改变的能力与眼光。表示很赞赏。

   但是这些事情汇合在一起,就让太子微微皱眉。觉得何夕太不稳重了。或者太骄傲了。似乎天下就你一个明白人。就不能安安分分,萧规曹随?

   而何夕自己知道,他在朱元璋眼中的价值,就是变法。他可不敢有一丝懈怠,还真不能安安分分,萧规曹随。

   最后,才是权力上的。

   支持太子的人。有这么几拨人。武将之中,朱元璋的嫡系,徐达,汤和等老将。当然了这些老将一般不会发表意见。但是对大明袭统问题,还是希望归于正统的。再有就是武将之中,年轻一辈,沐英,蓝玉等。这些人要么是因为马皇后,要么是太子自己的姻亲。

   不过,武勋方面也就这样了。

   因为武勋这边是朱元璋的基本盘。只要朱元璋不死,这方面不可能让太子接手的。

   然后,就是儒臣了。

   甚至可以说,如果天下有一个万一之时,真正愿意为太子拼死的,也就是这些儒臣了。

   为什么?因为太子代表正统,正统在儒臣这里几乎是信仰。他们并不是为了太子朱标这个人,而是太子继承这个制度。为了这个制度,很多人宁肯抛头颅,洒热血,也在所不惜。

   其实,历史上朱元璋在太子死后。就犹豫过,是传子,还是传孙?

   就是以刘三吾一副死谏劲头,让朱元璋改变了想法,从太子的儿子里选太孙。

   就印证了太子的想法。

   而何夕最大的敌人是谁?

   始终是这些儒臣。

   因为何夕要改变世界,要变法,需要对世界最根本的解释权。这个解释权在儒臣手里。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但是名正言顺,这其中逻辑是谁的?其实很多时候,一件事情,正地说也对,反着说也对。角度不同,诠释的方向不同,都是可以的。社会学是没有绝对真理的。

   但是变法却需要一个让人信服的理论。用以凝聚人心。

   太子不讨厌何夕,但是太子最大支持者,却对何夕水火不容。太子的处境就很尴尬了。

   其实,今日刘三吾出来给何夕一下,并不奇怪。奇怪的是朱元璋就准了。

   何夕此刻才慢慢反应过来。其实,这未必没有太子的原因。

   朱元璋固然要让何夕变法。但也从来没有想过动摇太子之位。将何夕扔到外面,也有不想激化双方矛盾的意思。

   何夕心中暗叹。他其实不想与太子闹翻的。因为,就太子为人来说,的确是一个好长兄。对何夕也很照顾。但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而江湖最开的原意就是指官场,指的是宦海沉浮。后来才引申到其他地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