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火爆法
何夕说道:“这就是火爆法?”
一个工匠说道:“正是。”
何夕看到他们将大量木柴塞进矿洞之中。然后点燃。大量往里面扇风。似乎在别的地方有一个引风口,总之,里面说得很旺,火苗从里面冒出来,突出一米有余。
看样子很是壮观。
等火熄灭之后,立即有壮汉提着一桶桶水冲了进去,往矿洞里面两侧,泼水。
再烈火焚烧过,击以冷水。石头顿时变脆了。然后再让人用进去,叮叮当当一敲,成片成片的石头裂开,一层一层地往地面掉。不一会工夫,就有数车矿石给推了出来。
这与何夕所想的相差太大的。但是不能不承认。这也是人家的秘法。
无他,而今是给何夕演示的,是一个废弃的旧矿洞。但是真要用的时候,很多时候就是矿洞深处。毕竟,不可能每一个矿洞都那么浅,这是在遇见艰难险阻,人力无法挖掘的时候用的办法。
但还别说,你在矿洞深处点一把火试试。没有足够的通风。将氧气烧完了。首先要的是开矿的人命。
他们不懂这些,能用这个办法,在地下开矿。可见也是有一些本事了。
何夕问身边的工匠说道:“没有人用火药开矿吗?”
工匠说道:“用过,只是在地下不好掌握。出过人命,也就不敢再用了。”
何夕点点头,说道:“也是安全第一。”
这一句话,是何夕自己告诉自己的。他不知道后世有没有在地下开采的时候用炸药,何夕觉得,大抵是有的吧,有能家炸药玩出花来的技术人员。但是何夕不准备这样做。
他准备搞最简单的。那是露天开采。
这也是何夕这几日看了太平府很多地方的矿山得出的结论。这个结论就是,古代开采的矿山,都不深。可以说都是比较浅的。毕竟在古代这种工作效率之下,挖深藏在地下几百米的矿石都有些费力,成本也太高了。
甚至何夕看到很多废弃的矿山,并不是因为里面没有矿了。而是挖得太深了。从经济上已经要赔本了。如此一来,谁还开矿的。
所以,大部分矿山在何夕眼中都是可以炸平的。最少可以一层层地炸开。或许一开始不能直接对应矿脉。但是一旦将矿脉给炸出来,接下来的事情就省事多了。
于是,何夕下定决心。立即上南京朱元璋上书,要求调拨火药,数量是多多益善。越多越好。
而何夕也在寻找适合爆破的矿山。
------
朱元璋对何夕是言听计从。对于这一件事情也是如此。只是叮嘱他,不要做得太过分。调旗手卫一个千户,运送了几十万斤的火药。几乎是京师库存的一半了。
何夕知道这个数字之后,不由有些苦笑。
几十万斤数量上很多。但也不过几百吨而已。这还是火药,不是炸药。这就是大明京师库存的一半了。这让何夕再次感叹,什么叫前工业时代,那就是所有物资都匮乏的时代。
何夕想要的任何物资,都没有说哪一个不让何夕发愁的。
“将来一定要扩大火药的生产。”只是何夕刚刚有这个念头,随即想到,如果要扩大火药的生产,那么硫黄的数量也要扩大,但是大明硫黄虽然有,但是比不上日本与琉球。
很多事情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
何夕只觉得这天下有无数的事情要自己来做。
将这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扔到一边。何夕就开始自己爆破开采计划。
他找到一座铜矿山。
这座矿山已经废弃了,听人说是宋代开采的。何夕还亲自下去察看一番。这个矿山开口的地方是在山顶,从山顶挖了一道竖井,直直地挖了下去。上面还有滑轮支架的痕迹。
何夕看得出来,下面人将筐装满之后,下面人通过滑轮将矿石拉上来,任何通过一边的铁锁,筐挂在上面,溜下去。
之所以选择这个矿山。就是他容易开采。不在群山之中,而在长江边上。可以直接下手。而且山也是一座小山,整体上来并不大。火药用量也是足够的。
何夕说做就做。
在他的指挥之下,让石匠在小山的山脚之下,开凿一个个石窖。然后将火药填充进去。用导火索联系起来,一次性用了一万斤火药。十几个爆炸点。
其实,他不知道矿山爆破是怎么爆破的。但是他知道李自成,太平天国等义军,是怎么用火药炸城的。
听说,这种攻城技术就是从采矿之中延伸出来的。而首先发明这种工程技术的就是矿工。何夕只能反过来利用。
他等在数里之外,细细观看。随着一声点火的命令。山脚之下一个个炸点炸开了。
“轰轰轰。”一连串十几声爆炸声,连在一起,掀起无数烟尘。爆炸声掀起一阵风声。将所有视线都遮盖住了。何夕也看不清楚。这种山是什么情况。
忽然一阵风吹了过来。
一些烟尘被吹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