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一棋之差
虽然说,几乎所有大佬们都有自己的信息网络,比如何夕。何夕的信息网络,是基于商业体系的。但是没有任何一家情报机构能比锦衣卫更专业。
所以,北京发生的事情,他们很快就将消息传递到南京了。
只是,这样的神兵利器,在朱元璋手中的威力与在朱允炆手中,却是完全不一样的。
甚至朱允炆根本不理解,锦衣卫是怎么样的神兵利器。最少现在不理解,毛骧很识趣,在朱元璋死后,将整个锦衣卫交给了东宫,但是这种交接也带来锦衣卫的混乱。
锦衣卫作为专业化非常高的情报部门,不是谁都能掌握的。
朱允炆临时派人接手,也只能让消息灵通一些,根本不能发挥锦衣卫的全部威力。
对于朱允炆来说,他根本没有心思想锦衣卫。毕竟,在他的教育之中,没有儒臣告诉他,情报机构应该怎么用,他们只会告诉他,这东西是坏的,是蠢的,君臣应该一心,岂能用这东西监视君子?
应该废除。
朱允炆根本没有将心思放在这上面。
朱允炆忍不住说道:“他怎么敢?他怎么敢?”
方孝孺与丁显也陷入蒙圈之中。
他们两人完全没有想到会出现这样的局面,方孝孺对这一件事情也没有经验。
毕竟,方孝孺虽然在秘书监,内阁多年,但是真正的兵事,从来是朱元璋与勋臣商议之后处理的。内阁最多打下手而已。方孝孺第一反应是调兵平叛,但是调谁的兵,怎么平叛,方孝孺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
不过,方孝孺很快就想到该怎么办了。方孝孺说道:“殿下,速去请颍国公。”
朱允炆被方孝孺一提醒,立即明白过来,打发人去请傅友德来商议对策。
丁显说道:“我有一件事情想不明白,算算时间,也就申国公动手失败之后,那边就准备监国,他是怎么这么快下定决心的?”
这就是丁显想不明白的事情。
要知道朱雄英即为监国,很明显是登基的前兆。而在北京登基,就是可以预见有一场大战。这大战风险太大了,朱雄英怎么能这么快地下定决心。
“他定然是早有预谋。”朱允炆又急又怒地说道:“他见回不到南京,就已经准备了今天。”
丁显心中点点头,随即又暗暗摇头。
应该是有预谋的。但是丁显内心之中,依旧觉得说不通,他是见过朱雄英的。他并不觉得朱雄英有那么样的雄心壮志,早早就预备打仗了。
这里面一定有问题。
但是问题在什么地方?
丁显心中忽然想起什么,心中暗道:“朱雄英的那一封监国诏书不会是真的吧?”
丁显一开始先入为主,觉得朱雄英的监国诏书是假的,他忽然觉得如果朱雄英的监国诏书是真的。也就是说,朱元璋有意如此,很多事情都好解释了。
不过丁显随即摇摇头,暗道:“怎么可能。先帝英明睿智,怎么可能留下这个烂摊子。”
随即觉得自己胡思乱想起来。
却不知道,他与真相一步之差,就擦肩而过了。
------
片刻之后,傅友德过来。听明白了北京的消息。顿时皱起眉来。
朱允炆说道:“国公,这应该如何应对?”
傅友德说道:“如果要动兵,就要快。越快越好。有些话,本来等殿下登基之后,再告诉殿下,但是而今,却必须先说了。殿下觉得,大明能战的军队在什么地方?”
朱允炆听傅友德这么问,心中已经有了揣测,说道:“可是在北京?”
傅友德说道:“大抵不错。洪武十五年后,北方几乎年年打仗,将士们百战余生,更有最先进的武器都在北方。何夕这个人,别的手段,我都不太在意,而打造武器的能力,实在令我佩服之极。可以说,他一个人让大明的兵械大变样。而今大明士卒用的东西,在开国之时那是想都不敢想到,更不要说,打造兵器最多的地方,就是北京与辽东。”
“这就是为什么,陛下要设北京的原因。兵与铁皆在北,必须加强控制。而今南京京营虽然也是精锐,但是多年没有打仗了,即便有打仗地,也不过,是云南,广西,四川等地钻山沟,这些地方的战事,不能说好打,但是与北方大战,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我在北京也是一些人脉,至少知道一点,吴王的影响力不过北京一城,而没有到边军,所以,吴王一动,必须马上平定,时间一长,吴王能纳边军为己用,这事情就不好办了。”
朱允炆本来没有打过仗,他对打仗根本没有感觉,听傅友德说得如此严重,立即说道:“该如何用兵?”
傅友德沉吟片刻,说道:“我立即调动京营顺着运河北上,调集江北兵马,围困北京城。”
其实在傅友德看来,最好的办法是什么?是调集一员重将,直接去边军,召集边军人马就地平叛,而不是大军北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