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战事告一段落
何夕知道燕王与吴高的纷争的时候,鞑子已经退过了长春堡。
各方面的损失很快就汇总到了何夕这里。
何夕其实也很惋惜吴高错失良机。对吴高这个人的使用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将来如果要人守一个地方,用吴高最合适不过了。只是指望吴高主动进攻,或者打赢一场大战。却是不行了。
他本人就没有这种想法。
不过,天下之间,全才本身就不多。而且吴高的背景,今后也不能不用啊。
损失固然不大。
但是今年发动北伐,几乎不可能了。
不过,燕王的表现也让何夕很高兴。
何夕最在意的自然是他在辽东的基业,但并不代表就没有胜负欲,并不代表,就想硬生生吃这一块。何夕内心之中就愿意,虽然他背景厚,即便有一些失误,也不会被责罚。但是何夕也不像沾上污点。
好在有了燕王这一击,这一战好歹能遮掩下去了。
而且这一战之后,今年应该没有大的战事了。因为日本那边也传来的捷报了。
何夕捏着几分军报,与各路的损失,心中暗道:“本来觉得元廷已经是一个死老虎了,不想还要咬人。就权且寄人头于项上,明年,且等明年。”
------
辽东的军报,与日本的捷报此刻也到了北平。
太子先看了辽东的军报。
从军报之中字里行间,让太子想起了靖难之间的种种记载。这一战之精彩,远远比不上靖难中数次恶战。但是燕王军事天分已经显露无疑。让太子恍惚之间,一丝丝怀疑在心底产生。
不过,随即太子内心之中的想法就被他自己按住了。
太子心中暗道:“朱标啊朱标。燕王是你弟弟,岂能无端怀疑兄弟,他既然已经答应你远走漠北,你还想怎么样?非要手足相残,才可以安心吗?如此非要如此,你这几十年读得什么书?做得什么太子。”
太子自我反省一番。对燕王并非没有担心,但已经在合理范围之内,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太子这里还要加上兄兄弟弟。
也就是说,弟弟愿意做一个弟弟的样子,不觊觎他们不该觊觎的东西,太子就愿意做一个好兄长,好太子,但是如果弟弟们不安分,也就不要怪他身为太子,国之储君,以国法处置了。
随即,他在军报上添加了几段文字,让人发往南京。
军报上几段文字,并不多。却是对这一战的定型。
这一战是胜是负?很不好说。
以击退敌军而论,自然是胜的。但是这是大明开国之时,而不是明中后期,仅仅是击退,很难说是胜利,毕竟让鞑子深入边疆数百里,杀戮各方百姓过万人的行为。很难说是胜利,虽然其中汉人不多,因为汉人看到烽烟都躲在城堡之中。但那些在边关依附于大明的部落,他们可没有什么城堡可居住。自然被劫掠了。
但是太子这一段批语一下。
这战事就可以定性了,是胜仗。
这个胜仗并不以击退定性,而是斩首数千定性的。
其实,蒙古这一次南下,阵亡不仅仅数千人。只是很多尸体并没有落在大明手中。毕竟,蒙古人有军规,只要能抢回死者尸体,就能继承死者的财产与家眷。
自然不会轻易将尸体留给明军。
不过,即便如此数千斩首,也可以忽略之前的损失了。
并对燕王打加褒奖。
随即太子又想了想,让人将褒奖燕王的话,一式两份送到晋王府,与秦王府之中。
大明最强大的几个范围,秦,晋,燕,齐。其中燕,齐已经各自有了方向。唯有秦晋,似乎要顽抗到底的。太子自然要敲打一二。
太子这才有时间,细细揣摩日本的捷报。
只是日本的捷报,太子有些不明白。什么叫做,以火箭击太宰府,声震数里,肝胆俱裂,岛津家见天朝神威,甘愿投降,改姓秦,举义旗,击足利义满之后,九州岛半岛则为大明所用,敌已遁逃。
九州战役,已经到了收尾阶段。
太子对日本的情报,并不是太了解,对所谓的火箭,也不是太了解。是以对战报上的情况,有些不明白。只能派人去日本了解情况。看看这辽东火箭是什么东西。
其实,这一战之所以奏捷。
固然有辽东火箭的原因,但并不是主要原因,关键还是傅友德的手腕。
随着时间的推移,傅友德准备的越来越多,本来就准备发动总攻,用高丽人的血铺平前进的道路。只是这个时候,叶沈带着火箭到了前线。这火箭数量并不多。只有几百枚。
毕竟,辽东存货也不多,本来就没有准备大规模生产。这几百枚库存。还是因为何夕想看看生产环节有没有问题,才生产了一批次。
虽然辽东工业体系已经有一些基础了,火箭生产也不难。但是真要大规模生产,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大概两三个月的调整。而鞑子南下,其实打乱了生产节奏,时间或许要更长一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